为助力贵州荔波巩固脱贫成果,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白云区中医医院)与贵州荔波县中医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近两年相继派出了儿科、妇产科、康复科等科室的专家,到荔波县开展医疗协作帮扶。
今年3月,该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桂成来到荔波县中医院挂职副院长,开始了为期9个月的援黔之旅,通过筹建胸痛诊室、查房带教、实操演练,切实提升区域救治能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贡献力量。”张桂成在帮扶工作中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于今年7月荣获荔波县卫生健康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筹建胸痛诊室初见成效
初到荔波县中医院,面对该院急诊医护人员紧缺,医师团队年轻、诊治经验尚浅,尤其是对危重症患者的处置能力欠缺,抢救设备急需完善等困难,张桂成没有退缩,“我既然来了,就要尽我所能改善现状,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急诊队伍。”
张桂成梳理了危急重症患者的诊治流程,规范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和急诊门诊的病例书写,通过查房带教、实操演练,开展科内培训20多次,切实提高了急诊科医护人员对各类急危病种的快速反应和专业救治能力。在他的争取和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医院添置了心电监护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微量泵等急救设备,为医疗抢救提供了硬件保障。
由于荔波县中医院的急诊条件未能达到申请基层胸痛中心要求,张桂成着手筹建“拥有溶栓能力的胸痛诊室”。他严格要求急诊科医护团队熟练掌握心电图、血糖、肌钙蛋白I等检测操作,正确诊治急性冠脉综合征,做好胸痛病例数统计及中国胸痛中心网站数据填报。他还对全院各科室开展胸痛知识培训,建立以急诊科为核心,联合内科、外科、检验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协作的胸痛中心模式,协助急诊科、内一科与黔南州中医院达成胸痛区域协同救治联盟,打通胸痛救治“最后一公里”。
在张桂成的努力下,该院的胸痛诊室建设日趋成熟。11月5日,该院急诊科胸痛诊室上演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57岁的罗叔突发胸痛,到该院急诊科就诊。在张桂成指导和急诊医护团队快速专业协作下,罗叔被成功救治,并在最短时间内转送上级单位。
积极投入抗洪“保家护院”行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贡献力量。”8月21日,荔波县遭受2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洪水涌进医院,医疗设备物资损失惨重。面对天灾,张桂成以身作则,积极投入抗洪“保家护院”行动。
“短时间内,医院被洪水包围,院坝、大厅、诊室、地下停车场及配电房等严重受创,供水供电、生产生活、工作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张桂成回忆,当时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被打断,他与医院其他职工一起搬运重物、清理淤泥、处理污水、冲洗地面。
“大家不眠不休,有的人用桶,有的人用脸盆,不停地往外泼水,张院长凡事冲在前面,那些要爬高蹲低的活抢着来干,脏活累活从不嫌弃。”荔波县中医院一名医护人员介绍,经过全院职工的努力抢修及兄弟单位的支援,该院很快恢复正常的医疗秩序,地下停车场、配电房清扫等第三天即全面恢复整洁。今年9月,张桂成获得荔波县人民政府表彰为“8·21”期间抗洪抢险先进个人。
对该院急诊科的医生护士来说,张桂成虽是副院长,却从不摆架子。“他对我们亦师亦友,在工作之外的时间,他和我们一起说笑拉家常,但到了真正演练实操的时候,他的要求可高了,严抓每个流程、每个细节,达不到标准他就狠批,但恰恰是他的严厉,让我院胸痛诊室建设初见成效。”荔波县中医院急诊科一名医护人员说。
作为白云区派出的驻点帮扶专家,张桂成在帮扶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今年7月,张桂成荣获荔波县卫生健康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走进基层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
荔波县有着悠久的酒文化底蕴,与好友酌一杯好酒,是荔波人夜生活和交朋友的“生活必需品”,但这也恰恰成为当地居民慢性病发病率高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提升荔波县中医院的急诊救治能力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提升基层卫生院及群众对慢性病预防的重视程度。”张桂成表示。
自驻点帮扶以来,张桂成深入荔波县甲良、小七孔、朝阳、玉屏乡镇中心卫生院等,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培训,覆盖4个乡镇16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对慢性病预防治疗的认知度,促进了诊疗工作规范化。同时,张桂成还积极参加板旺社区、荔波顺百年养老院等以“第23个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红十字日”为主题的健康义诊活动近10次,向村民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结合胸痛诊室建设,我在义诊中重点科普胸痛、卒中的症状和及时就诊的重要性,提高当地群众的健康意识。”张桂成对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群众,反复叮嘱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适当运动。经过多次下乡义诊,开展互动健康科普,群众防病治病的意识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