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典型人物

“好儿子”罗清华:照顾患病母亲 “90后”乡医暖心反哺

2021-06-29 10:24:01 来源:信息时报

  工作中,他爱岗敬业,待患者如亲人,获得一致好评;生活中,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用孝心照顾患病母亲。他是罗清华,广州市花都区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全科医师,一名乐观、热爱生活的“90后”基层医生。

  在他年幼时,父亲因病去世,从此母亲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2008年,母亲突发疾病,导致右侧肢体瘫痪,丧失劳动力。面对命运接二连三的重击,罗清华不灰心不气馁,不怨天不尤人,立志成为一名医生,为母治病。

  res01_attpic_brief (4).jpg

  在医院里,罗清华耐心为每位患者解答问题。在家里,他照顾患病母亲不离不弃。

  母亲身兼父职,他为爱立志从医

  与同龄人相比,罗清华的童年十分坎坷。在他1岁多时,父亲便因病去世,家庭受到沉重打击。家里的顶梁柱倒下,罗清华的母亲便挑起重担,把他抚养长大。

  为了能让罗清华顺利完成学业,不为生计发愁,母亲在当地的工厂做小工。十几年来省吃俭用,她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正因为在这样特殊的家庭长大,罗清华也比同龄人更早懂事,也更能体会母亲的艰辛。读书时,他总是主动为母亲分担家务,从不提任何要求。

  2008年,罗清华的母亲感冒了,因为没有及时治疗,一病就是一个多月,最后还在家里晕倒。医生检查后发现,这场感冒引发罗母病毒性心肌炎和房颤。就在亲朋好友庆幸没有引起太大问题时,罗母却在住院期间突发脑血栓,导致右侧肢体瘫痪。

  那年,罗清华正在读高二。看着病床上的母亲,他焦灼无助。也正是在那个时候,罗清华暗下决心,以后要当一名医生,以便更好地照顾母亲,为母亲治病。尽管学业压力大,罗清华依然一下课就赶回家照顾母亲。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母亲终于可以生活自理,只是丧失了劳动力。令家人欣慰的是,罗清华不久之后如愿考上了医学院。

  命运再三重击,他不怨天不尤人

  大学毕业后,罗清华选择到离家较近的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班,成为一名中医师。在单位,他是一名暖心医生,总能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给他们最专业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下班后,他是好儿子,回家给母亲按摩、艾灸。正因为他对母亲的悉心照顾,其母的脑梗塞后遗症逐步减轻,身体状况也一天天好转。罗清华操持家里的一切,就像当年母亲一样,他成为这个小家的顶梁柱。

  命运的重击没有击垮这对母子,他们依旧对生活充满憧憬。一次次的生活重击,把罗清华和母亲的命运紧紧系在一起。在他工作的这几年里,他的母亲已成为医院的“常客”。然而,母亲多次生病住院,他都没有向单位反映他的困难,也没请过假。

  然而,让人心疼的是,2017年春节前夕,罗清华的母亲又一次严重发热咳嗽。罗清华让母亲住院治疗,原本以为住几天就能回家,谁料因母亲身体状况较差,再加上脑梗塞的后遗症,这次生病竟引发严重的肺炎。因病情不断加重,其母不得不转至广东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作进一步治疗。作为医生的罗清华,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一次次强忍着眼泪签下病危通知书。看到母亲身上插着各种管子躺在病床上,没法说话,他心疼不已。害怕失去唯一的至亲,罗清华留在母亲身边,每天探视悉心照顾。好在,母子齐心,医学昌明,最终顺利渡过难关。

  侍母不离不弃

  给妈妈

  最长情的陪伴

  在病人眼中,罗清华是一位既有耐心又有爱心且专业技术过硬的医生,他会认真倾听,为患者解决问题。在妈妈眼中,他是依靠是希望,更是把自己照顾得无微不至,给自己带来生命希望的暖心儿子。在同事眼中,罗清华心态比同龄人成熟。每次谈到家庭变故时,他总是只言片语带过。虽然生活中出现诸多磨难,但他从不抱怨。

  2019年3月初,罗清华的母亲病情复发住院。这一次,她需要更换心脏起搏器。“这已经是第三次更换心脏起搏器了。住院期间,妈妈还重度贫血,身体十分虚弱。”罗清华介绍,因病情严重,平日里非常坚强的母亲,现在生活已经不能自理,所有的起居都需要人照顾。尽管生活窘迫,作为儿子和医生,这两个角色罗清华都没有舍弃——白天他在单位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下班后则拖着疲惫的身躯到医院探望母亲。

  为了让妈妈有尊严地生活,罗清华每天一下班就立即回家准备饭餐、配药、服侍大小便……随时给妈妈提供需要。中午短短两小时的休息时间,他也会赶回家为母亲做饭,陪着她。为了能让母亲早日康复,他尽自己所学给她推拿按摩。如今,看着母亲精气神一天天好起来,罗清华倍感欣慰。


作者:崔小远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