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每一口健康猪肉,都少不了检验检疫人员的把关。在黄埔区,由6名动物卫生监督所检验检疫人员组成的检验检疫团队,负责的就是关系百姓餐桌健康、舌尖安全的生猪猪肉安全把关工作。这是一个充满责任感的“大龄”男子团,6人的平均年龄为49岁,50岁以上的工作人员有3名。其中,最年长的甘运品已经59岁,最年轻的钟达照也已35岁。与常人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不同,他们是一群忙碌在深夜的“夜猫子”。据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该团队累计检验17.5万头生猪,排查出120多头病猪。
黄埔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检验检疫团队是一个充满责任感的“大龄”男子团。
健康红印章的背后包含大量工作
生猪上所盖的一枚小小的红印章,其背后需要检验检疫员进行多项的工作。
深夜12时左右,检验检疫员开始忙碌起来。位于黄埔区萝岗街的生猪屠宰基地,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长年累月在此屠宰生猪,基地里充斥着一股异味。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检验检疫员每晚要负责约400头生猪的检验检疫工作。
生猪检验检疫工作繁琐。在活猪屠宰前,要到猪栏巡逻,对活猪进行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快速检查,筛查掉不合格的生猪。在生猪屠宰前6小时的禁养间隙,要逐头检查活猪健康及精神状态,筛查掉应激性发病的不健康生猪。活猪屠宰完毕后,对光猪进行内外部检查。检验检疫员不仅要观察猪身表面是否存在病变,还要剖开猪身检查其内脏器官是否存在内脏肿大、大出血等症状。随后,检验检疫员还要用显微镜检查内脏是否存有寄生虫。
直到上述所有各项工作按规范操作完毕,确保猪只安全、健康无异后,检疫员方能正式敲下一枚代表安全、健康、放心的红印章。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猪身或器官存在异样,还需要将异样生猪划入指定轨道进行排异辨认。发现属应激性死亡的,需要对生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发现疑似存在疫情的,需第一时间上报主管领导,进行下一步处理。每天,检验检疫员要将这套工序重复三四百次。
清晨五六点,安全健康的生猪从屠宰场运往各大肉菜批发市场。此刻,结束一夜繁忙工作的检验检疫员,脱下沾满腥臭的白大褂,换上干净衣服后踏上归家路。回家后,换洗衣服、洗澡是他们的首要工作。
常怀学习探索之心提升专业素养
像这种在细微处发现病情的病患猪,每年能发现上百例。碰上逢年过节猪肉量需求攀升时,6名检验检疫员还要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供求高峰期时,检验检疫员每天晚上要排查五六百头生猪。
每天巡栏时,值守的检疫员会仔细观察进场生猪精神状态、呼吸频率、毛色、粪便形态等情况,认真填写工作日志。在流水化检查车间工作时,检疫员也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落实岗位职责,确保每一头生猪检查到位,避免任何一头病患猪流向餐桌。结束夜间线上筛查后,他们还会对废弃肉和病变淋巴结、甲状腺、肾上腺、肿瘤等认真处理,送到无害化处理厂销毁,做到从严把关。
在生猪屠宰健康检查流水线上,检验检疫员均认真细致排查。稍微一眨眼、打瞌睡,都可能让病患猪从眼前溜走。每天夜间,值班的检验检疫员互相配合,协作完成生猪病患排查工作,从不放过任何一头问题猪、隐患猪。
检验检疫工作不仅是件考验毅力的苦差事,更是一项专业化程度高的技术活,涉及上百种动物传染病临床研判。近年来,动物新发疫情时有出现。作为一线检验检疫人员,只有坚持“学到老、干到老”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在工作岗位上,检验检疫人员常怀学习探索之心,严格要求自己。除在线参加最新动物检验检疫知识培训学习外,他们还坚持自学动物细胞工程相关知识,提升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