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军装前,他是“秦教员”。因教学方式新颖灵活,在1979年时曾被央视采访报道过。脱下军装后,他是“秦教授”。永远保持学习状态的他,以志愿者身份多渠道传道授业,不仅将课堂搬进家里,还自发送教到乡村扶贫。他是秦兆年,今年85岁,我国知名光学投影教学专家。自1995年退休后,他并未退出教学舞台,而是积极投身志愿服务行列,到贫困地区送教材送知识,指导青年大学生科技创业。今年3月5日,秦兆年被中央宣传部等16个单位授予“全国学雷锋最美志愿者”称号。
退而不休 将教学实验室搬进了家里
用偏光显色可以看到会变色的瓢虫,能识破麻将桌上的骗局,还可以看到血液流动……在秦兆年家中,记者了解了光学课堂的趣味内容。
秦兆年的家如同一个展示中国电教化发展历程的小型陈列馆。在这里,珍藏着有60余年历史的《星际旅行》幻灯片,有老式幻灯片放映机,卧室客厅的墙壁上还悬挂着不少自制光动媒教材实物。这间小屋倾注了秦兆年、刘达莲夫妇二人的大量心血,见证了秦兆年制作义教课件、带领年轻学子实操演练的每一个日夜。
自1995年退休后,为延续教育事业,秦兆年和爱人刘达莲把自己的小家布置成教学实验室并自费购买设备。此后20余年,这个既是家又是实验室的小屋接待了数以千计的访客。来学习参观的人员覆盖各个年龄层,有对光动媒好奇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求知若渴的大学生,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组成员。无论是哪一个群体,秦兆年都抱着带领他们“玩中学、学中玩”的态度。“希望听过我的课的人,在娱乐中学习,在娱乐中创造知识。”
在实际生活中,光动媒有哪些应用?秦兆年用一张偏光显色纸、两粒麻将向记者演示光动媒的神奇。他将显色纸贴近麻将后,麻将背面的字和花即可清晰显现。据介绍,这两粒麻将是他从公安部门借来的。“通过光学演示,直观地告诉人们,在赌场上有的人逢赌必赢并不是真有特异功能,而是用了技术手段。通过这种方式向中老年人解密演示,比单纯的口头宣讲、贴海报提醒人们远离赌博更有效。”
像垃圾分类知识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等,都被秦兆年制作成新媒体课件。作为华南师范大学老中青志愿者服务队的创立者,他经常被邀请到社区、学校和老人院开展义务送教活动。生动活泼的教学,受到了大家的喜爱。“秦教授向我们展示科技的妙用,我发现原来科学知识这么有趣。”家住天河区的林女士说。
送教下乡 让山区孩子进入电教世界
多年来,除在身边开展义教外,秦兆年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到贫困地区进行科教志愿扶贫。山区条件落后,到那里支教,困难不少。没有专车,他就自己挤火车、坐汽车;没有住处,他就和当地的学生、教师一起住在简陋的平房里。为了节省时间,他经常上午下午连着讲课,不要任何报酬,甚至还拿出自己的退休金购买教材、设备捐赠给这些学校。
“希望我们的电教技术得到更广范围的推广,让更多乡村孩子接触光动媒课堂。”这是秦兆年的朴素愿望。“教育是终身投资,不是一朝一夕的。给孩子们带去知识,可以让他们一辈子受益。做公益,我希望做有含金量、有知识的公益。”秦兆年说,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机会,到更多乡村小学义教,培养一批乡村教师,给孩子们带去生动有趣的电教课堂。
为鼓励更多年轻人努力拼搏,退休后的20多年里,秦兆年多次将技术成果无私传授给大学生创新创业。同时,他还利用QQ群和微信群指导大学生团队科技创业。他成功指导了云南丽江和凤军大学生团队,研发出一套东巴文特色教材。该教材对东巴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教材生产后,该团队特意从丽江赶来广州,送上用东巴文书写的“人生楷模”“良师益友”对联,表达对秦兆年的感激之情。
光荣之家奉献地方
无负党员军人之心
在秦兆年家中,有一张崭新的“光荣之家”牌匾。于秦兆年夫妇二人而言,这块牌匾是青春的回望。1950年,秦兆年参军。1953年毕业时,因成绩优异,秦兆年留校任教。他的课程重视实操,授课方式轻松幽默,是学员们最受欢迎的秦教员。
1986年,华南师范大学向秦兆年抛出橄榄枝。这份邀请对秦兆年来说,无疑是项挑战。那时,秦兆年已经是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金工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留在军校,再干几年就可以退休,而且领导战友都希望秦兆年继续留在军校发光发热。考虑再三,秦兆年还是决定接受华师的聘任。“我们自愿到地方奉献,绝不给部队丢脸!”一句诺言,是对过往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1986年年底,秦兆年夫妇二人来到华师。为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秦兆年将使用多年的仪器设备教材用两个集装箱带到广州。在建设该校电教系过程中,秦兆年成为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退休后,夫妇两人依然不忘教育。他们曾先后10次赴西部地区,100多次赴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支教帮扶,总计讲学、培训和展示活动达1500多场次,听众达10万余人,捐赠教材、器材4万多件套。而今,虽已是八旬老人,但秦兆年夫妇二人的志愿服务热情依旧不减。
2019年3月1日,由天河区委宣传部主管的慈善组织——秦兆年立德树人工作室正式批准成立。这意味着秦兆年身上又多了一份责任。对此,他乐在其中。“人生的价值在于付出和奉献。现在,我们可以对军校的领导说,来华师,我们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父母,对得起部队,对得起儿女,履行了离开部队时的诺言。”秦兆年说,共产党员永远没有退休的一天,他将一直奋斗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