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穿插着众多繁杂故事的岗位,他要默默倾听每个故事情节的对话,从中寻找到治疗的方案;那是一个时刻遭受人身威胁的高危行业,他要做好防备护身的准备,确保不被突如其来的攻击所击垮;那是一份饱受社会歧视的工作,他要拥有强大的内心和耐心,接纳各种不被理解的异样眼光。就是在这不同寻常的职业生涯中,白云精神病康复医院医生何勇在岗位上默默坚守了14年,用真心唤醒着成千上万沉睡的心灵。
调节心态面对工作挑战
何勇出身于湖北省黄冈市的医学世家,家族亦有人从事精神病研究,从小在家人熏陶下,他对该领域有着特殊的感情,大学专业也毅然选择了精神卫生专业。2002年,经人介绍,他只身一人来到了白云精神病康复医院,当起了一名普普通通的精神科医生。
“被病人辱骂、殴打、吐口水,这些都是家常便饭。”何勇说,刚接触精神科医生这个职业时,社会上有很多的不理解,在工作中也受到了诸多不公平的待遇。然而,他至始至终坚持以“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来面对工作上的挑战,巡查病房、咨询病情、修改病例方案、调整治疗方法等成了每天必做的工作。
2005年,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何勇获医院推举,开始出任白云精神病康复医院临终关怀科主任一职。“这样的病患都比较敏感,他们已经都知晓自己的处境,留恋生存却无能为力,苦痛缠身只能自暴自弃。”何勇告诉记者,面对这种状况,他有自己的一套治疗方法――用温情感化病人,让他们感受到最后生活的温暖,鼓励他们重新燃起新生的意志。
给予特殊患者更多关爱
“精神病人不发病的时候也跟正常人无异,所以他们的病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也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爱,所以爱心是治疗精神病的良药。”何勇说,由于社会的异样眼光,让很多病人感受到强烈的病辱感,很多病人家属也对病人病史隐晦不语,甚至限制病人的人身自由,病人长期得不到救治,导致病情逐年加深。
几年前,社会热心人士送一名下身瘫痪者到白云精神病康复医院,其为一名臀部肌肉完全腐烂了的年轻病人,当时大部分医生表态已经没有治疗方案。但是经何勇观察发现,患者虽然瘫痪但还能进食,看到这一幕他顿时坚定了信念:能吃就能活。他坚持为患者治疗,经过切除腐肉、清洗伤口、打针消毒、康复护理的过程后,病人病情不断好转,最终能拄起拐杖站起来,意识也慢慢开始清醒,如今已出院并回到了家乡。
用亲和态度团结医院员工
2010年,何勇担任白云精神病康复医院副院长一职,并兼担该院工会经费审查委员。白云精神病康复医院党委工会主席周用棣给予了何勇很高的评价:和蔼可亲,医术专业。
周用棣介绍说,按照美国同业专家对何勇的评价就是“他有张会笑的脸”。何勇担任白云精神病康复医院工会委员后,开始着手医院里的事务,一手抓员工待遇,努力为员工争福利,为困难员工家属购买社会保险,为员工患病家属争取国家医疗减免经费;一手抓专业医学研究,组织最新医学技术研讨、医学设备培训、医学再教育、医学礼仪等活动的举办。
据了解,经何勇提议,白云精神病康复医院工会还定向培养了专业的舞蹈老师,成立了拉丁舞培训班,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文艺活动。同时,结合患者医疗需要,专门为患者开展舞蹈培训、音乐欣赏等文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