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典型人物

文明视窗 “小老”帮“老老” 近邻变至亲

2021-06-28 16:54:30 来源:白云区融媒体中心

2014年11月26日 01.jpg

图:华园社区居委会主任郑丽卿(左二)来看望黎姨(右二)、何姨(右一)

  现年79岁的何秀珍,是三元里街华园社区卜蜂莲花志愿驿站的志愿者。十多年来,她总是迈着颤巍巍的步子,往返于交通宿舍大院658号501室与640号602室之间,给大她4岁的黎姐姐送菜、送饭、送药,打扫卫生。何姨一直照顾的黎姐姐,其实跟她并无血缘关系,而是与她一样的独居老人黎炎玲。13年的临终嘱托,开始了她们之间的故事。渐渐地,发生在她们之间的点点滴滴发酵,两位点头之交的近邻变成了彼此依赖的至亲。

   黎姨家的菜快吃完,她都能“神预测”

  何姨的丈夫与黎姨都是广州市第二运输公司的会计,2001年何姨丈夫病危,临终前叮嘱文化程度有限的何姨:黎炎玲有知识、有修养,你遇到啥事了可以找她出出主意。于是,何姨与黎姨的交往变得多了起来,“没想到最后,变成了她照顾我。”黎姨笑着说。

  丈夫去世前,何、黎两家虽有交往,但对彼此并不熟知。丈夫去世后,随着走动频繁起来,何姨才发现黎姨有着一身“毛病”:颈椎不好,还患有糖尿病,时常伴有头晕等症状,有时连下楼买菜也困难。但是这些年,黎姨家的冰箱从来没有断过菜。

  原来,细心的何姨每次到黎姨家,总要问问家里食物的储备情况。每次黎姨家的菜快吃完时,她都能“神预测”,送来新鲜的肉菜。何姨经常帮黎姨打扫卫生,收拾屋子。走近黎家,只见餐桌铺着醒目的红色桌布,储物柜上家什摆放得整整齐齐,阳光透过干净的玻璃,把屋子照得暖洋洋的,“她刚打扫不久。”坐在一旁的黎姨说。

  卜蜂莲花志愿驿站站长、年逾花甲的陈素银拉着记者悄悄说,其实黎姨对待啥事都是“高标准”,一般人还会觉得她有些“难以相处”。陈素银说,一次她和志愿者来探望黎姨,赶上她旧病复发,呕吐不止,情况紧急,陈素银就随手拿了个盆子让老人吐在里面,谁知她坚决不肯,一定要吐在痰盂里,当时被憋得够呛,“你可以想象,平时何大姐对待老人得有多细致,才能让两个并不算熟悉的人走到今天。”

  黎姨半夜犯病,她披了件衣服便赶来

  有一年的初春,深夜两点多,独居的黎姨因脊椎问题引发供血不足,突然出现大脑眩晕,“感觉不妙,首先便给秀珍拨了电话。”

  为方便照顾黎姨,何姨早已把座机装在了自家床头,接到电话后,她赶紧披了件衣服便赶往黎姨家。初春的广州还有几分寒意,天黑沉沉的,平时从自家到黎家6楼要走七八分钟的路程,老人当晚走了十多分钟,“耽误不得。”说到此事,何姨记忆犹新。

  黎姨住院期间,何姨经常煲汤送至医院探望。后来,黎姨发现“秀珍走路时有些吃力”,问了才知道,原来那些日子,何姨自己腿疼的老毛病也犯了,“可她自己只字未提,忍着痛一边要来探望我,一边还到我家帮忙搞卫生。”

  多年的相处,让两位老人之间不仅多了一份默契,更多了一份信任。她们有彼此的家门钥匙,黎姨还知道何姨的银行卡密码,“平时何大姐的工资都是由黎大姐帮忙取的,她儿子都不一定晓得密码。”陈素银笑着说。

  一次银行机器出现故障,何姨的存折显示资金余额为“零”,何姨没慌,黎姨急了:平时都是我帮忙取的钱,这回百口莫辩了,怎么办!何姨坚持让黎姨到银行柜台查查,这才知道是虚惊一场。从那以后,两人的关系更好了,“现在还是由我帮她取工资。”黎姨说道。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