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游客在初步建成的世外桃源生态旅游观光区游玩
说起寮采村,相信大部分人会想起一个旅游点“世外桃源”,不少人会想起一个人名字“萧建星”。作为该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萧建星在全村5600多村民心中有着强大的号召力。
在寮采村随便找一个村民来问,多想法、有魄力、实干型都是萧建星身上的光环,但当中最多的回答是“很民主”。正是这种在现时农村极为缺乏的民主,让萧建星在数千名村民中得到尊重和信任,也由此带领着全村走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新农村发展之路。
“笼络民心”
上任首年干了两件大实事
经济落后、村貌破旧、民心涣散……2008年前的寮采村急需一名年轻有魄力、实干有能力的领头人改变困局,而萧建星就成为当时众望所归之人。刚40出头的萧建星积极参加了2008年的换届选举,并以4300多票成功当选。
一上任,萧建星从做好寮采村的“门面”出发,拿满大街的垃圾“开刀”。他对全村上下进行了一次“洗心革面”式的大清洁,并要求每家每户门前都放置一个垃圾桶,村民将垃圾扔到随处可见的垃圾桶里,每个社还聘请一名保洁员负责日常保洁和上门收垃圾。仿佛一夜之间,寮采村从遍地垃圾变得干净整洁。
全村只有一条水泥路,村民出行也是一大问题。可是,穷得叮当响的村集体怎么开展这些工作?于是萧建星提出了“谁家要走的路,谁家出钱修建”。怎么才能让每家每户都乐意出这个钱?萧建星巧用了一个办法,每条路修好后都立一块石碑,将所有出钱的人名刻上去,让其子孙后代面上都有光。就是这样,2008年寮采村顺利完成了全村24条村道的硬底化。
现在干点啥事不花钱?用萧建星的话说是,建个公厕也得花10多万元。萧建星也不怕人笑话,厚着脸皮向领导“要钱”,东拼西凑地装了路灯、建了篮球场、改造了村市场等。
“养鸡生蛋”
年收入由6万元到100万元
2010年,随着流溪河休闲绿道的修建,得到了村民信任的萧建星,更有了做点文章的想法,并立即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设想可否走一条“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区”的路子。
为了消除村民的疑虑,萧建星组织党员、村民、老人、商会、妇女、退伍军人等代表参观南沙百万葵园。参观完毕,就在地头田间当场开了一个讨论会。“我们村有10万亩果林,5公里长流溪河岸,怎么就不能发展成一个旅游区?”萧建星的一句话,引起了众代表的深刻思考。
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正式确定寮采村走“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区”之路,并以签名形式表决通过发行股票,由村、社集体参股,发动广大村民个人参股,最终全村1430户以入股形式集资开展了项目建设。如今,全体村民共投入3000多万元,初步建成了世外桃源生态旅游观光区,包括河堤休闲公园、市民亲耕农场、水上乐园、鲜花观赏等项目。
原来2元/股的股票每股分红了0.42元,连续两年每股收益分红达到21%;原村民500元/亩无人租的土地,集约流转回合作社后每亩租金为1410元,村民尝到了发展集体经济带来的甜头。如今,寮采村已从3年前村集体年收入不足6万元,发展到了2012年达65万元,去年达100多万元。
“党政齐挑”
要靠民主自治不做“一言堂”
“虽然‘一肩挑’避免了党政‘一把手’因意见分歧导致难办事的可能性,但是也不能滥用村民的信任成为‘一言堂’,这是导致‘问题村’出现的十分危险的事情。”萧建星说,这就需要一个十分健全有力的民主自治制度来规范和约束,让党务、村务、财务都特别的民主、公平、透明。
萧建星提出老人协会、商会、妇女协会、退伍军人协会共同参与村的大小事务,重大决策则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他主动邀请了过去3位老书记、3位老村长、2位老人协会会长,还在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中各选4名代表及德高望重乡贤,共21人组成寮采村党务、村务、财务监督小组,使村民及时了解村“两委”过去做了什么、现时做着什么、今后准备做什么。萧建星说,村民认为自己受到了尊重,才会更热心参与村的事务。
萧建星说,村里正在修订新的村规民约,规范一些办事和工作流程、明确村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以制度治村、以制度管人,这样寮采村会继续往更好的方向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