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孙健(左)在核对选民名单
城里娃长大以后来到农村,成为农民致富带路人。大学生村官孙健扎根江高镇新楼村,贴近群众,通过搜集民意,利用“四议三公开”筛选出最符合该村发展的项目,推进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让新楼村面貌焕然一新……
村官感悟:大学生村官肩负致富带路人责任
见到孙健的时候,发现这个斯文、阳光的大学生村官肤色有点黝黑。整天都在村里、田里走动,孙健已经晒出农民本色的肤色了。
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孙健,想不到长大以后会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来到农村。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对农村十分陌生,所以当孙健走上这个新的工作岗位时,第一件事就是要求自己调整角色,扎根在农村。
孙健工作的这条村叫新楼村,位于江高镇东北部,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辖内耕地面积2200多亩,其中大部分是农田保护区。新楼村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红葱和韭菜,另一部分收入主要依靠物业出租。2012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45万元,年支出87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约为1万元,是一条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村。
孙健来到新楼村之后,就迎来了我区农村工作的重头戏:三年一度的村“两委”换届。这对于刚成为大学生村官不久的孙健来说,无疑是一次工作能力的模拟考。为了按时保质完成工作,孙健认真阅读、认真领会上级下发的每一份选举文件,尤其在差额选举、选民资格认定、有效选票认定、候选人公布顺序、无效选举的认定等问题上都细中求细,严格的按照文件程序办事,最终使换届工作顺利完成。
孙健回忆起换届工作中,让他十分感动的一幕。“村里一位年近九十、行走不便的老人,在一众家人的搀扶下来到村委会,一笔一划的填好选票,把神圣的一票投进了票箱,这让我明白了群众对选出贴心人和致富带头人的期盼,更让我明白了一名农村干部肩上担负的责任和分量。”孙健说。
早在2011年当村官之前,孙健被抽调至江高镇计生办挂职锻炼,在这里,他摸索出了一套稳定规范的资料档案管理模式。在江高镇计生办工作过程中,孙健发现村民生育法制观念淡薄是造成村民不理解、不支持计生工作的主要因素,于是他十分注重宣传,把日常工作动态都撰写成活动简讯,引导群众获知最新的计生政策和动向,从而营造了出良好的计生氛围。之后他担任了江高镇团委副书记,协助配合并执行江高镇团委的日常活动。到新楼村之后,孙健结合自身的岗位优势,发动以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基层团组织带头人,解决农村专业合作社中青少年数量匮乏的困难,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村官成绩:“四议三公开”推动新楼村基础设施建设
2012年5月份,孙健代表我区参加了中组部、农业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村官华西村培训班。这次培训让他见到了全国各地最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他们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都让孙健大开眼界,受益良多。
培训回来后,孙健更加感到当一名村官的责任。他说:“一名出色的大学生村官,不但要学会把自己的知识和技巧转移给农民,学会付出,具备坚持和忍耐力,更要在工作中学会具备宽广的视野和胸怀,探索更深的研究和更广的合作渠道,带动村民增加收入。”经过一番思虑,孙健把自己一些新的工作思路整理成了一份书面材料,建议大学生村官更好地利用专业特长为农村提供更有质量的服务。这得到了众多村官的认可和支持,在几位骨干村官的协助下,孙健积极探索创新渠道,树立起了江高镇大学生村官的品牌服务精神。
“到新楼村报到的第一天,我就找村民聊天,了解村情民意,部分村民反映村里在推进工作中缺乏民主决策力,这成为我之后开展各项工作时特别注意的地方。”孙健说,新楼村当时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需要花大力气整改。为此,他认真搜集村民的建议,并积极向村“两委”反馈,通过“四议三公开”筛选出最符合村情的项目来推进。经过努力,完成了环村机耕路硬底化及配套水利设施(第一期工程)、文化广场公园、新警务室、卫生站、垃圾中转站、党员活动室、社区综合政务中心等一系列工程建设。与此同时,孙健还协助村“两委”干部对党务、政务、村务、财务等民主制度进行完善,并实行公开、透明化管理,有效保障了群众的民主决策权和对村干部的监督权。
目前,通过区委组织部的选拔,孙健成为大学生村官大队委队长,他和其他几位队委一起,致力于加强各镇村官的沟通、交流,定期收集各镇助理的有关信息、工作开展情况、人员思想动态和实际问题。这一年,孙健成为了光荣的共产党员。“党员的身份荣誉感更加激励着我努力工作,我在农村肥沃的土地上奋斗,展现出新时期大学生村官的风采,为自己、为农村基层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