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
“我不过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做的也是些很平凡的工作,能够获此殊荣,归功于我们的团队。”从事社区工作20年,广州市天河区天园街东晖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曾巧玲,一心扎根社区一线服务群众,用青春和执着书写着对社区事业的忠诚。她认为,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是每一位劳模对自己的要求。作为劳动模范,应该成为各方面的先行者、排头兵,既能低头努力,也能抬头看路。
工作劳累过度住院仅4天便急切返岗
作为随军入户广州的军嫂,江西吉安人曾巧玲2000年初通过报考入职天园街广海居委会当专干。由于她的出色表现,入职半年就当选居委会副主任,次年调到新成立的东晖社区任居委会主任,在居委会主任的位置一干就是19年。
2014年,曾巧玲到被列为软弱涣散支部的东方社区报到。“垃圾分类”是社区工作的老大难,由于宣传工作没跟上,一开始居民抵触情绪和阻力很大。她广泛开展调研接触群众,同时组织协调会和志愿者上门开展示范,终于使“垃圾不落地”“干湿分离”等成为居民的自觉。
曾巧玲以“垃圾分类”为突破口,仅一年时间就为社区“扛”回了广东省“市容市貌先进单位”和广州市“幸福社区”两块荣誉牌匾,成功经验被街道推广。
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时,曾巧玲连续3个多月坚持战斗在“抗非”一线,被广州市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降临时,她像当年一样冲锋在前。为控制好辖区疫情,曾巧玲大年初三就回到了社区岗位,迅速组织疫情登记和规劝隔离,每天早出晚归,中午靠方便面充饥对付。
为准确掌握辖区疫情动态,曾巧玲组织团队利用3天时间完成了辖区2552户、9554人的信息和健康状况登记,并建立了一户一册的工作台账,对“居家隔离”“社区隔离”“双周隔离”进行挂图式张榜,逐一明确落实排查、监测、宣传、帮扶等工作举措,实现排查防控“全覆盖”。团队还印发了《致东晖社区居民朋友的一封信》,把相关的科普知识和防疫措施融入其中。
疫情期间,由于劳累过度摔伤腰,曾巧玲住进了医院。当听说居家隔离期间有外籍女教师私自外出聚餐,住院才4天的曾巧玲急切地要求出院赶回工作岗位。她的付出不仅赢得了居民群众的广泛认可,也成为支撑团队干部团结奋进的榜样力量。在她的带领下,社区全体干部先后入屋检查2500多次,组织隔离860多人次,为居民买菜共服务9500多人次。这次抗疫,东晖社区居民继续保持着“零确诊”记录。
无论顺境或困难,无论组建新社区或任职后进单位,20年来,曾巧玲均做到“党叫干啥就干啥”,书写为民担当的情怀。
建立“公益一平方”爱心平台,帮助高龄、独居老人
“一次能办成的事,决不让居民跑两次。”这是曾巧玲倡导的社区工作准则和行为要求。通过强化队伍管理,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增强群众满意度。
作为党和政府职能“最后一公里”的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最重要的是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送到居民家中、送到群众的心头。因此,对辖区军烈属、特困户等,曾巧玲经常组织上门慰问,帮助解决困难,并依托辖区企事业单位等资源,建立起“公益一平方”爱心平台,走访慰问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困难家庭等。
2004年起,广州市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曾巧玲带领团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以提高居民素质为核心、以物业公司为骨干、以居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为准则、以文化活动为载体”的行动方案,组织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评比,宣扬先进,弘扬正能量,使“脏乱差”得到彻底改变,小区环境和居民精神面貌焕发出应有风采。
借助有效资源和载体,曾巧玲发动和牵头成立社区“民族舞兴趣小组”“武术爱好小组”“东方诗歌协会”等,举办“社区运动嘉年华”等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促进社区文化建设,而且增进居民相互了解沟通。
在曾巧玲看来,获得荣誉是激励和鞭策,她将通过行动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传递到社区中,扎扎实实做好社区工作。“能作为社区一线工作者获得这样的荣誉,我也感到很自豪,我将继续带着这份嘱托和责任,为社区工作贡献力量。”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