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是“学雷锋”日,记者约访了同德围地区颇有雷锋色彩的一名退休老党员李伟庭。得知记者提前半小时到达同德街道办事处后,还在银行办事的他立刻赶了回来。在同德围地区工作了40余年,李伟庭养成了工作为先、随传随到的工作风格,退休后也一直没变。
62岁的李伟庭,曾是我区最早一批党建指导员中的一员,安排在同德街;2012年退休后,他功成了,但身不退,担起了同德围咨监委秘书长一职,和其他35名成员一样,不领工资,成了同德围的“活雷锋”,一心一意地为同德围的发展作贡献。
“突围”一线的退休党员
2012年2月23日,同德围咨监委正式挂牌成立,李伟庭成为秘书长。其实再过两个余月,他就退休了,有40余年工龄的李伟庭功成身不退,乐呵呵接过了秘书长这份苦差事。前30年在同德围一家国有工厂工作,后10年在同德街担任党建指导员的李伟庭,熟悉同德围的情况,和街坊早已打成一片,是咨监委里的“老同德”。
由于咨监委这个组织从一诞生,就以协调争议而生,以收集民意为己任,一旦协调处理得不好,没有工资的秘书长还可能招致群众的误解或骂名。但李伟庭有着充分的自信,这位“老同德”有的,不只是40余年工作积淀出来的自信和决心,更重要的是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老黄牛”般的任劳任怨。
李伟庭说,2012年3月到9月底是咨监委最忙碌的时期,他收集和整理意见、建议有1000多条,并归纳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12个问题。回收到的意见表中,若建议基本相同,则抽取有代表性的意见表;若有不同的建议,则另外摘录。而电子邮件方面,则按交通、建设、医疗教育、其它四大类进行划分。
除了协调关系、整理资料、撰写文书等常规秘书工作以外,这位称职的秘书长还经常跑到居民家里,走到综合整治项目的工地去,了解最“原汁原味”的意见和项目进展。此外,对于综合整治工作的思考也从没停过,他曾抛出了不少“金点子”,如建议在同德围地区南北各建一间老人院,希望政府推动旧楼加装电梯,方便老人上下等,大部分意见最终也被政府采纳。
“这位清瘦朴实的‘活雷锋’,心里装的却是整个的同德围地区。”这是同德街党工委书记李俭对李伟庭的高度评价。
党建线上的“老黄牛”
秘书长的工作无处不体现出这名老党员的“活雷锋”形象,在党建指导工作上,李伟庭的“老黄牛”形象更是展露无遗。
对李伟庭的访谈是在同德街党建办公室,采访结束后,李伟庭留在了这间他最熟悉的办公室。原来,街道的党建指导员小黄在休产假,已经从党建战线退下来的李伟庭,主动帮街道兼起了这方面工作。
记者致电小黄时,这位年轻的党建指导员对李伟庭赞赏有加。她说,她刚来时,是李伟庭手把手教她教了两年,还亲自带她到各个社区、城中村转制公司去认识党支部的人。除了工作,李伟庭也经常打电话问她小孩的情况,感觉就像一位慈祥的干爸爸。
同德街党政办主任陈树祥和李伟庭同在2003年来到街道工作,是李伟庭发展起来的第一批党员成员之一。他印象最深是当年去听李伟庭上的党课时,领到的是李伟庭和另一名党建指导员刘锦荣一起编写的教材。当年街道还没有专门的教材,原稿是李伟庭手写的,再让打字员打印出来。
刚从同德街监察室调任到云城街的陈晓东和李伟庭也是老朋友。2003年我区招聘第一批党建指导员36人,报名人数达到900多人,陈晓东是面试官之一,当时就对这位党建知识丰富的面试者印象深刻。当年李伟庭还不会用电脑,陈晓东还经常教他,当时就很惊讶已经50岁的李伟庭,不用半年就学会了基本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