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典型人物

“跨界”助力扶贫!人和镇卫生院这位医生帮贫困户“带货”增收

2021-06-30 16:48:04 来源:白云区融媒体中心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扶贫干部!”这是来自白云区卫生健康系统扶贫干部李健辉的心底话。自去年5月起,人和镇卫生院医务科科长李健辉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清远市英德石灰铺镇子塘村“第一书记”,他放下手中的手术刀,暂时告别工作多年的岗位,走进一个全新的领域,通过开展医疗帮扶等一系列工作,助力当地脱贫。

李健辉(左一戴草帽者)和同事一起走访困难户。受访者 供图

  行走在田间地头的医生

  李健辉是白云区人和镇卫生院医务科科长,也是一名中医骨伤专业的主治中医师。在成为扶贫干部以前,他以为自己的工作会一直这样——每天接诊病人、查房、走进手术室,完成一例例手术、一摞摞病历,然后送走一位位治愈的患者。

  让李健辉没想到的是,去年5月,区委组织部派驻第二批扶贫帮扶干部继续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而他成了其中一员。来到了清远市英德石灰铺镇子塘村后,对于这份“跨界”的扶贫工作,李健辉一开始也是“无所适从”。

  作为一名医疗卫生系统工作者,应该如何开展扶贫工作?工作方向与重点在哪里?怎么得到群众的认可与信赖?如何快速做好自我定位融入村委班子投入工作?“扶贫工作是繁琐的,点多、面广、线长。”李健辉带着问题与思考,认真学习关于脱贫攻坚各类政策文件,恶补了脱贫攻坚知识,对村部的各类资料数据进行了详细摸底。“从扶贫政策到扶贫指标,从村里的情况到地里的农作物,从贫困户产业到贫困户的就业,我每天晚上都抽出休息时间,逐一进行学习。”

  为了融入群众,李健辉每天早出晚归,与同事一户户地走访贫困户,了解他们的家庭人口、劳动能力、种植养殖技能、外出务工、经济来源、困难诉求、致贫原因等情况,一一记录;利用自己医者的身份,在田间地头为群众检查身体,查看服药、就医、健康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大半个月的时间,他就走遍了子塘村的沟沟壑壑。

  “通过走访发现,子塘村距离城区较远,土地多是丘陵,导致部分村民即使身体欠佳、常年患病,都不方便到大医院检查治疗。”李健辉告诉笔者,对此,他主动联系人和镇卫生院相关领导,请求支援。去年“八一”建军节期间,该院走进子塘村举行大型健康义诊活动,为当地缺医少药的村民进行诊疗。活动共诊疗群众100余人次,免费发放药品近万元,该院还为当地医疗机构捐赠了价值4万元的扶贫物资及医疗设备。

  群众的事无小事。去年10月,李健辉在走访中发现,一户贫困户家的小孩所用的特殊轮椅损坏严重。于是,李健辉通过自己的朋友圈筹集1500元善款,为其买了一张新的多功能轮椅。“当时小朋友和他的家人非常感谢我,看到小朋友坐在新轮椅上开心的笑容,我觉得做的这一切都值得。作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就是我毕生的事业,同样的信念也将贯穿我整个扶贫工作。”李健辉说。

  帮贫困户“带货”增收

  让群众都富起来,过上好日子,长效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才是关键。李健辉积极与娘家单位人和镇卫生院沟通,同时加强与兄弟单位京溪街、广中医一附院白云医院(区中医医院)联系,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方式帮贫困户在网上“带货”,近一年来,帮助贫困户合计销售大米850余斤,花生750余斤,田螺500余斤,玉米300余斤,清远鸡70余只,以及红薯、茶业等若干,合计价值约2.6万余元。“看着李队长一次次亲自宣传找买家,帮忙挖田螺、掰玉米、打包花生,再亲自装车带回广州给订购的同事,心里说不出的感激。”贫困户包大哥激动地说。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防止贫困户返贫,李健辉根据扶贫专项资金安排,为有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鸡苗、饲料、化肥,合计价值10.17万元,减轻其生产成本,促进增收。

  今年初,子塘村的岩子桥、石河桥的栏杆先后被撞损毁,为了保障村民群众的通行安全,李健辉立即启动扶贫资金进行修复。此外,他还带领村“两委”干部做了大量的动员和协调工作,解决了合同、资金以及工程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扎实推进18个自然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了改善莲叶围、师石下、邓屋等村组沙石路段通行条件,他组织人力对2.5公里的道路进行回填平整,对塘窝、学校旁等共50多米的损毁水泥道路进行维修重建,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李健辉带领村“两委”干部经过多番努力,向上级政府部门申请公路指标,协调子塘村莲叶围、师石下、邓屋、下围、湾角等村小组村民筹资,利用白云区扶贫引导资金,将子塘村村小组4段共3.795公里的沙石路全部硬底化。

  目前,子塘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8000元,全村55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