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典型人物

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毛小中:香菇大棚下结出了扶贫硕果

2021-06-30 16:47:47 来源:白云区融媒体中心

  近日,白云区永平街派驻英德市石牯塘镇石牯塘社区扶贫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毛小中,获评“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据悉,近五年来,毛小中带领工作队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引进袋料香菇高产栽培与加工项目、打造农光互补型196KWP棚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等,闯出了一条产业帮扶的新路子。帮扶前,石牯塘社区农民年人均收入7639元(非农),无集体收入。帮扶后,2019年该社区农民年人均收入15680元(非农),集体收入超10万元,54户202名贫困户全部脱贫。

  棚下种菇棚顶发电

  闯出扶贫新路 

  大棚下是香菇培育基地,大棚顶架设着一排排整齐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这是毛小中为石牯塘社区开创的扶贫产业。

微信图片_20210625190928

  毛小中(右)陪友邻单位考察食用菌基地。

  自2016年5月起,毛小中被派驻到英德市石牯塘镇石牯塘社区居委会,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以来,毛小中带领工作队认真研究,外出考察,从湖北引进了袋料香菇高产栽培与加工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打造社区精准扶贫“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

  “石牯塘社区情况比较特殊,主要表现为耕地少,移民多,自然资源严重不足。”毛小中向记者介绍,目前该社区种植了16亩袋料香菇,这种香菇投入成本低,产出高,用木屑等废料做基底,每袋可以在市场卖7-8元,运营周期长,收入稳定。

  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驻村工作队还利用香菇大棚的棚顶,打造农光互补型196KWP棚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为扶贫产业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如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年均可分红2400元,人均增收5000元,这为精准脱贫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老公在广州打工,一个月收入4000元,要养家里8口人,生活很紧张。”贫困户臧彩柳告诉记者,2017年香菇厂开始搭棚,她去帮忙做小工,项目投产后,她在师傅的带领下,当起了香菇厂的技术员,每个月连加班费有2800元。到了年底,一家8口人还能领到两个项目的年终分红共1.1万元,生活改善了不少。

  “就业一人,可脱贫一户,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是转移到非农产业,流向收入水平高或预期收入高的行业。”在发展产业帮扶的同时,毛小中积极与永平街沟通协调,将石牯塘社区部分剩余劳动力转移到永平街,由帮扶单位帮其解决就业或者推荐就业,帮助一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

  石牯塘社区迎来蝶变

  202人集体脱贫

  值得一提的是,香菇产业走上正轨后,毛小中筹办了石牯塘镇首届香菇文化美食节,并将扶贫香菇带到了第28届广博会上参展推介。他还率先在全市扶贫领域开展了“抓党建、促脱贫、强基础”活动,成立了社区食用菌基地临时党支部,并定期组织实施党员致富带头人活动,使香菇成为石牯塘镇的一张名片。

微信图片_20210625185826

  毛小中。

微信图片_20210625185040

  毛小中(右二)展览会上向顾客介绍食用菌产品。

  自扶贫项目实施以来,石牯塘社区辖内的芬水旧村先后开展了道路新建、道路改造、饮水工程,芬水新村推进了污水处理、亮化工程,茶场移民村完成了道路、晒谷坪、公厕工程。如今,整个石牯塘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活动有场地,饮水、出行有保障,村民无一不为驻村工作队点赞。

  石牯塘社区居委会辖区总人口3773人,在帮扶前,该社区农民年人均收入7639元(非农),无集体收入。帮扶后,2019年该社区农民年人均收入15680元(非农),集体收入超10万元,54户202名贫困户全部脱贫,全体贫困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贫困户子女就学得到保障,无一人因贫辍学。

微信图片_20210625170210

毛小中(左一)走访贫困户。

  毛小中积极入户走访,帮助联系永平街辖内的广州白云心理医院,为因精神病而致贫的张先生一家提供免费救治,并启动重症精神疾病患者救助活动,由石牯塘镇、社区扶贫工作队联合上述医院,为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开设爱心病房,为患有精神疾病的贫困户患者提供及时免费的救助,使其重返社会。

  驻村五年来,毛小中始终坚守在扶贫第一线,他先后被评为石牯塘镇、英德市“优秀共产党员”,石牯塘社区党总支先后被石牯塘镇、英德市评为“先进党支部”,石牯塘社区被评为清远市“宜居社区”。

  谈及获评“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毛小中表示,个人帮扶工作即将结束,但扶贫事业没有终点,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投入,这份荣誉更应该属于永平街及所属联社、爱心企业。正因为有他们的倾心相助,才有了扶贫硕果。未来,他将在新工作岗位上发扬扶贫精神,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争取再创佳绩。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