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细心、爱心,是一名儿科医生的灵魂。”区第二人民医院(下称“区二医院”)儿科主任贾金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近20年的倾心付出,让贾金荣收获了患儿家属沉甸甸的信任。如今,贾金荣每逢周三坐诊时,就诊者总是络绎不绝。4小时约50名患者,已经成为了她坐诊的日常数量。不仅如此,她还带领着区二医院儿科不断发展壮大,在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走在全院科室的前列。
带领儿科走在全院科室前列
医学专业何其多,为什么独爱儿科?已在儿科岗位上工作了近20年的贾金荣说:“因为喜欢小孩子,孩子们身体好了,看着他们活蹦乱跳,很有成就感。”
2012年,贾金荣作为引进人才来到区二医院儿科。“当时医院还没有真正独立的儿科,后来分工趋于科学精细,才正式成立了儿科。”贾金荣回忆说,当时由于儿科医生的工作压力大、经济效益低,各级医院不同程度地出现“儿科医生荒”现象,甚至有医院发出了儿科夜诊停诊的公告。区二医院儿科在发展中,同样遇到了这个瓶颈。
如何破解难题?贾金荣以身作则,发扬模范带头作用。在区二院儿科二线值班医生栏上,365天都有贾金荣的名字,她每天都在医院宿舍待班。区二医院副院长李宏说,只要科室有事,不论节假日还是午夜,贾金荣都能及时赶到,迅速解决、处理问题。自科室成立至今,贾金荣没休过年假,也给其他科室成员树立了“科室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榜样。
贾金荣的同事说,有一次,贾金荣意外摔伤,导致脚骨骨折,骨科医生特意交待必须卧床休养。但这个平日总耐心让病人听话的人,却成了一个不听医生话的“病人”。贾金荣每天拄着拐杖穿梭于病房和门诊,由于没有得到好好的休养,她的脚伤整整一年才完全康复。同事劝她好好休息,她说“看着孩子心里才踏实”。
在破题上,贾金荣还制定了弹性的工作机制。“我们根据科室患者数量的实际,科学合理地制定值班表,既要保证科室正常运转,又让大家得到充分休息,且有时间进行学习培训,让成员得到更快速的成长。”贾金荣表示,目前,区二医院儿科从原来6名专职医生、年门诊量2万多人,发展到现在9名主治医生、年门诊量4万多人、住院2200多例。如今,儿科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医患关系也良性发展,在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更是走在全院前列。
耐心、细心、爱心是儿科医生的灵魂
贾金荣每逢周三坐诊时,就诊者总是络绎不绝。4小时约50名患者已经成为她坐诊的日常数量。7月13日,她和往常一样开始一天的工作,近期逢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让原本应该12点下班的贾金荣,近中午1 点才吃上饭。“耐心、细心、爱心,是一名儿科医生的灵魂。”贾金荣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去年,儿科(新生儿科)收治了一名只有1.22公斤的极低重儿,由于新生儿的身体虚弱,加上经济条件窘迫,担心将来可能会有后遗症等多方面因素,让家属有了放弃的念头。然而,贾金荣并没有放弃,并做通了家属思想工作,让他们同意进一步医治。本着尊重生命、治病救人的原则,贾金荣与同事们一道,将新生儿从“鬼门关”救了回来。事后,家属感激涕零。
“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体谅患儿家属的心情。”贾金荣说,治疗一种疾病可能有很多种方法,选择时不仅要凭知识、技术和经验,更要凭爱心,因为心怀爱心才会使医生作出更有利于患儿、更尊重患儿和对患儿最公平的方法。
贾金荣的同事说,贾金荣总是面带孩子般纯真的笑容,而且事事为孩子身体康复着想,让患儿不仅不害怕她,反而更亲近她。比如,每年“六一”儿童节,贾金荣总让医护人员开动脑筋,让住院的孩子们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让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洋溢在病房的每个角落。
正是娴熟的技术、优良的医德、温馨的服务,让贾金荣赢得了广大患儿及家属的好评,有时是患儿家属一句简单的“谢谢”,有时是患儿家属送的一顿仍有温度的早餐,更多的是患儿家属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如今不少患儿家属慕名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