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典型人物

成伟兰花园艺场国兰基地:十四年发展成我区最大国兰种植基地

2021-06-30 17:23:20 来源:白云区融媒体中心

       在位于我区钟落潭镇东北一隅的登塘村,远远能看到一大片被隔热黑纱覆盖的土地,走近则能闻到一阵阵兰花特有的幽香。这里就是成伟兰花园艺场国兰基地。经过14年的发展,这里成为我区最大的国兰种植基地。

  基地规模从10亩到100亩

  兰花,以其素洁雅致的品性深受文人墨客所喜爱。高雅圣洁的兰花,在其生长过程中,不仅需要一个适宜的气候和自然环境,更需要一个懂得呵护和欣赏它的人。在成伟兰花园艺场国兰基地,就有这样一位懂得呵护和欣赏兰花的人,他就是基地创始人黄炳流。

  笔者了解到,黄炳流原来从事建筑行业工作,2003年,却跨界开始种植国兰,尽管是“半路出家”之人,却凭其坚韧的性格和对兰花的热爱,成就了如今国兰基地的规模和效益。

  当初为什么会跨界选择种植兰花?黄炳流说,这得从2003年的养兰热潮说起。当时,全国兰花市场的主导地位逐渐突出,兰花价位呈现稳步上涨的趋势,整个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供不应求状态。“一开始,我尝试着只租了10亩地种兰花,一边还在做建筑工作,一边请人帮忙打理兰花,但是种植情况每况愈下。”黄炳流说,当时一再权衡之后,认识到一心难二用,便毅然辞掉了建筑工作,亲自下地照顾起兰花。让黄炳流十分欣喜的是,兰花种植情况渐渐好转起来。

  这个开端让黄炳流收获了种植兰花的第一个心得,那就是亲力亲为也不一定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但不尽心尽力可能连十分之一的成功都没有。“要耐得住寂寞,还要投入感情,不然就养不好。”从此,黄炳流在种兰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踏实。

  想要养出好兰并不容易,叶面要翠绿油亮,叶尖不能枯黄,如今,黄炳流已对个中细节胸有成竹,为了更尽心尽力地进行培育和养护,他甚至把家都搬到了国兰基地。种兰14年,黄炳流已从一个种兰外行变成内行,懂兰、爱兰,精心培育和呵护,不仅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且培育的新品不断增多,还让众多爱兰之人慕名而来参观学习。

  2004年正式建成的成伟兰花园艺场国兰基地,从10亩发展到了100亩的规模,种植培育了8个品种约35万盆国兰,成为我区最大的国兰种植基地。

  80%国兰达到优质标准

  成伟兰花园艺场国兰基地发展14年来,创投资金就达到数百万元。如今,黄炳流培养了6名员工对国兰基地进行管理,并在跌宕起伏的兰花市场中越走越好。

  据了解,成伟兰花园艺场国兰基地的兰花,主要供应本地花卉市场和北方花卉市场,一部分还出口到国外。在黄炳流看来,当前的兰花市场前景不错。“兰花市场需求量大,但需要密切关注,掌握市场信息。”他说,每年市场对某个品种兰花的需求量都有不同,需要通过自己的判断控制好养兰数量。

  尽管兰花的市场需求量大,但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黄炳流认为,种植质量比种植数量更重要,“我基地的兰一年只出一次,最重要的还是把兰养好,达到同行、市场都认可的优质标准,自然就会有好的销量和销路。”笔者了解到,目前,黄炳流种的国兰已达到市场认可的标准,其中80%以上还达到了优质标准,而且优质兰数量充足,一年可卖出5万多盆。

  说到此,黄炳流十分感激区花卉协会这个平台,他说协会将花卉种植的同行团结起来,让大家在互相交流学习中促进行业发展。黄炳流说,虽然大家种植的花品不一定相同,但是可以学习管理方法、种植经验心得,再结合自身实际改进,令他受益匪浅。

  谈及成伟兰花园艺场国兰基地未来的发展,黄炳流也有担忧,认为当前基地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用地的时限短。“我是十几年前租下的地,再过几年就到期了,能否谈到一个合适的价格续租,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如果无法续租,就只能终止了。”黄炳流坦言,自己10多年的心血都在这里,如果终止了基地,无疑是很大的遗憾。他希望土地流转的年限可以延长,可以让他继续经营下去。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