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典型人物

吴玉英:希望有更多人知道我的名字

2021-07-02 14:39:56 来源:白云区融媒体中心

   在3月5日我区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月暨颁奖典礼上,吴玉英蝉联我区志愿服务杰出志愿者,这已是她第四年获奖。谈及获奖心情,她坦言,没有街道的栽培关心和团队的支持,自己不可能走到今天,她能做的就是继续以志愿者的身份回馈大家对她的信任与厚爱。她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她的名字,这样大家就能在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她。

  志愿服务20年 缘起一群独居老人

  吴玉英是嘉禾街望岗村人。1998年,她开始了第一场义工服务行动。当时她在光孝寺内遇见了一群独居老人,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在老人院里开开心心过好老年生活。吴玉英听了十分感慨,以她的能力不可能马上变出一家老人院,能做的只有在每次活动结束后逐家逐户上门探望这些老人,像女儿一样陪伴在他们身边,陪老人聊天、帮他们整理家务、带他们外出游玩……吴玉英说:“因为对老人家有承诺有牵挂,所以我会一直走下去。”直到今天,吴玉英依然腾出空余时间上门探访这些“爸爸妈妈”,他们总是亲切地喊她“女女”。

  吴玉英回忆,以前知道每座寺庙都会招收义工,有一天从朋友口中得知去光孝寺的方式,只身一人前往,就这样成为了光孝寺的义工。从此,她每天早上7点出门坐车到光孝寺,晚上5点多回家,风雨无阻,一晃就是9年。“还记得当时工作人员教导,做义工就是见机行事,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刚开始安排我洗碗,我也觉得不要紧,期间还学习到很多佛教知识,很早就懂得生命无常的道理,所以更加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必须要活得无怨无悔。”在吴玉英看来,或许冥冥之中有一种叫做缘分的东西在牵引着她在志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从“英姐”到“英姑” 一路助人无数

  吴玉英笑称,年轻的时候大家都喊她“英姐”,喊着喊着现在就变成了“英姑”。不过,不管怎么喊,吴玉英只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她的名字,这样大家就能在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她。

  后来,吴玉英加入了团区委青年志愿者协会,期间跟随协会志愿团队到阳西、清远、湛江、贵州、江西等偏远地区,探访了很多需要关爱和资助的儿童,并供养了一位环卫工人的子女长大成人。

  当时贵州山区里有一个11岁的小女孩与奶奶相依为命,吴玉英问她长大以后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小女孩回答“要赚钱报答奶奶的养育之恩”。吴玉英感慨,一个11岁的小女孩就懂得反哺之恩,实在是太可贵了,但她不知道可能奶奶等不到她长大的一天,于是她决心要资助这位小女孩完成学业。

  吴玉英表示,上门服务前都会了解清楚当事人的资料和家庭背景,确定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才会伸出援手。曾受吴玉英帮助的社区康复人员刘某现在已成为“平安马甲”志愿服务队成员,他说:“我以前做过很多错事,一直以来家人和村民都排斥我,我也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浑浑噩噩地度过了。英姑是第一个愿意听我说心里话的人,她的关爱逐渐感化了我,并将我拉回到正轨,真的很感激她,她是我们全家的恩人,我一定会用实际行动将英姑的爱心传递下去。”

  呼吁爱心接力 志愿服务是一生的事业

  在吴玉英的朋友圈里,满是她参加志愿服务的照片。元宵节为社区老人送汤圆、十字路口交通指引、节假日慰问环卫工人及为其子女进行公益义教、到独居老人家中清理垃圾、关爱留守儿童、帮扶特殊群体,又或是地铁站周边的各类宣传活动,到处都能看见吴玉英的身影,她几乎一年365天都行走在志愿服务的路上,家里的证书一沓沓堆积如山,每一本都是她志愿服务的真实见证。

  今年是吴玉英做志愿者的第22年,她依然保持着朴素的衣着和节俭的生活,把钱省出来给有需要的人。“说经济上没有压力是假的,但20多年来收获的感动与爱是千金难买啊!”吴玉英表示,未来仍会继续坚持为社会服务,直到生命终结。

  如果说当初是那一群留守老人支撑着吴玉英走到今天,现在的她有了更强大的后盾――“平安马甲”志愿服务队。她常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街道的栽培关心和团队的支持,自己不可能走到今天,她能做的就是继续以志愿者的身份回馈大家对她的信任与厚爱。“其实我从来不追求名与利,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将帮助过的人也带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希望他们像我帮助他们那样去帮助别人,一个一个传承下去,这样我们的爱就能传遍整个白云区,整座广州城和整个社会。”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