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典型人物

陈志勇:在面点机械行业革新的浪潮中奋勇前进

2021-09-26 15:42:18 来源:白云区融媒体中心

  在困难面前,悲观的人最容易想到“算了吧”,但对乐观主义者陈志勇来说,“钻研”才是最重要的。在位于白云区的广州旭众食品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众机械公司”)任职设计师/工程师的这8年多时间里,这位“90后”用勤恳、钻研,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对职业生涯的突围,在面点机械行业革新的浪潮中奋勇前进。近年来,陈志勇带领团队设计研发出了多项重要型号食品机械和口罩机械,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也为公司创造了亮眼业绩。近日,陈志勇被评为2021年白云区劳动模范。

  29

  陈志勇被评为2021年白云区劳动模范。

  “哥哥是影响我最深的人”

  陈志勇是幸运的。童年时期,他有比自己大5岁的哥哥相伴,还有姐姐照顾,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成长。

  “小时候,家里没有什么玩具,我和哥哥就会拆家里的小电器,然后再把它们组装起来。”陈志勇回想起童年趣事,不禁笑了出来。由于条件、环境所致,陈志勇和哥哥从小就展示出“动手”天赋,收音机、录音机、VCD机、自行车等,都被哥俩拆了个遍。就连木板、铁片等,哥俩也没放过,将这些“废品”重新制作成自己心爱的小玩具。

  深刻的童年记忆,让“动手制作”这一乐趣刻在了陈志勇的骨子里。同时,受到哥哥择业的影响,陈志勇也走上了设计师/工程师这条道路。

  “2013年,我刚进入公司,从最基层做起,当时做的是装配,一点一点慢慢熟悉、摸索。”陈志勇入职的旭众机械公司,是白云区一家“四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是集科研开发、生产设计、营销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生产企业。

  陈志勇和大多数从业者一样,从最基层的工种做起,一边做一边学,难点重点谨记于心。“细节是最重要的,一个小数点、一丝一毫的偏差都会有影响,要记住!”陈志勇的从业之路上,还有位引路人,那就是自己的哥哥。此时的哥哥,已从陈志勇儿时的玩伴,成为了他青年时的导师。

  26

  陈志勇边工作边学习钻研。

  凭着一股韧劲,陈志勇在公司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把所有的精力和热情都投入到工作中。“公司安排的团建旅游活动,很少看到他的身影。节假日和双休日,他都是用来工作的。”陈志勇的工作劲头,让同事印象深刻。

  05

  陈志勇在工作中。

  01

  陈志勇与同事交流工作。

  参与研发是陈志勇的心愿,兴趣是最好的动力。经过多年的学习积累,2015年,陈志勇终于加入了公司的研发部门。他勇挑重担、敢于创新,带领团队创造性地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组织、领导、协调、设计和试验工作。经过两年的努力,2017年,他们研发的智能糍粑机器成功走上市场,并申请到了国家专利,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也为公司创造了亮眼业绩。

  “再苦再难,也要把它研发出来”

  2018年冬,旭众机械公司售前部经理王爱国叫上陈志勇,一同前往了哈尔滨市的郊区。原来,王爱国得知客户那里有一台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陈志勇。“这个小伙子很能吃苦,也容易沟通,没有架子,很踏实。我懂工艺,他懂设计,我俩就是‘绝配’!”王爱国笑道。

  当时,广州的温度是18℃,而哈尔滨的温度是零下20℃,两地相差38℃。“去到哈尔滨,我们一开始还挺高兴的,因为没体验过那么冷的环境,没看见过雪。”短短几天下来,陈志勇就感受到了这种寒冷带来的不便。因这款机器工艺要求颇高,陈志勇和王爱国天天加班加点,而因当地比较偏僻,没有暖气,他们的双手被冻得僵硬,嘴唇爆裂,满脸裂纹,但依然坚持做设计做方案。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多月,最终,他们圆满完成了设计和方案。马不停蹄赶回公司后,他们又忙着做实验、测试、修改、优化……通过无数次努力,终于在2019年5月完成了该产品上市并申请国家专利。“这款汤汁小笼包机器的技术是创新性的。我们当时做设计研发,只想着再苦再难,一定要把它做出来!”陈志勇介绍,这款机器做出来的汤包皮薄馅多汤汁多,皮厚度仅0.5毫米,并可恒温生产汤包,有效保护面筋、保证口感,可以说颠覆了整个行业的传统旧机型模式。

  23


  25

  陈志勇团队研发的多功能包子机。

  多年来,陈志勇勤勤恳恳从事机械设备研发技术工作,参与了多项重要型号食品机械和口罩机械总体设计、研制、调试和生产等任务,荣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外观专利(4项)等。“陈志勇更像是把公司当成‘家’一样,很有归属感,并且他研发的产品基本上都能获得很多客户的认可。”旭众机械公司经理蒋桂莲说。

  “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当了解到市场上的口罩等防护物质十分紧缺后,考虑到公司在非典时期做过口罩机,有着做机械的经验,旭众机械公司领导立即召回研发人员,将之前的旧机器重新进行研发设计。

  陈志勇带领技术人员不分昼夜设计出图,多次进入各地口罩厂家,现场考察口罩机设备。经过无数次的挫折、多次的修改后,终于在去年3月研发出了第一代口罩机。因时间紧迫,作为技术核心的陈志勇,每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仅用了20天就完成了口罩机的设计研发、生产、装配和调试工作,为防控疫情贡献了一份力量。

  18


  19

  陈志勇(右)带领技术人员研发出了第一代口罩机。

  很快,第一代口罩机的产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陈志勇又带领研发团队,一次次突破瓶颈,设计出了第二代、第三代口罩机,并申请了国家专利。陈志勇没有就此“收手”,他又不断更新设备的质量以及稳定性,开发出各种不同款式的口罩机,例如外耳带、内耳带、KN95以及点焊机等。

  就这样,有些“固执”的陈志勇,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攻克了一个个障碍,一路向前奔跑。他认定,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如何突破现在中国面点机械行业的瓶颈,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陈志勇希望自己做出来的产品能够更加自动化、智能化,为客户更好地节约人力成本,为国家减少能源消耗出一份力。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