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番禺区库 > 沙湾街道库 > 新闻报道

做一流的基层图书馆

2021-06-30 11:23:33 来源:沙湾文化体育旅游服务中心

经过两个多月的闭馆升级改造,2017年11月16日,沙湾图书馆重新对外开放,以全新面貌与读者见面。作为许多沙湾人的精神家园,沙湾图书馆见证了沙湾近40年的变迁,同时也以自身的发展跟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

从图书室到总分馆

沙湾图书馆前身是沙湾文化站图书室。据沙湾当地人回忆,沙湾文化站还在衍庆堂时(现何炳林院士纪念馆),就已经有图书室。20世纪80年代文化站迁至沙湾公园(现沙湾文化中心),扩大了图书室,至90年代末已有藏书近3万册。2002年沙湾文化中心落成,2004年1月,位于沙湾文化中心三楼的图书馆作为广州图书馆分馆开馆并开放至今。

迁入沙湾文化中心以来,沙湾图书馆共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升级改造。第一次在2014年。针对开馆多年没有新书更换、电子阅览室占用过多空间、利用率低的情况,沙湾图书馆在广州市图书馆的指导下进行了升级改造,开辟少儿阅览区,更换全馆所有图书并与广州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成为番禺区最早与广州图书馆、番禺图书馆“通借通还”的镇街图书馆。

随着《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的颁布和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推行,2017年,沙湾图书馆再次迎来了改变的时机。作为番禺图书馆首批改造的分馆之一,沙湾图书馆在功能分区、硬件设施、氛围布置、馆藏资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使图书馆在优化阅读环境、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更具个性化。

走进图书馆,便是两道雕花屏风,屏风图案融合了沙湾留耕堂窗花雕塑和沙湾兰花造型,古朴而别有韵味。在成人阅览区,书架在同一方位整齐一致地排开,改变了以往读者被四面八方书架包围的布局,电子阅览区由原来的少儿阅览区移至相对安静的成人阅览区,以便物尽其用,提升空间利用率。使用了近14年的阅览桌椅也迎来了更新换代,取而代之的是深红色实木桌椅,庄重大气。墙壁上沙湾古建筑的挂画为图书馆增添了浓郁的古镇气息,馆方精心挑选的“诗书世泽”、“文学流风”、文峰塔等摄影作品无一不在昭示沙湾自古以来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在少儿阅览区,布置同样极具沙湾特色,区域以鲜艳明快的橙黄色为主色调,馆方特别设计订制了沙湾飘色、广东音乐、沙湾鱼灯、鳌鱼舞、姜埋奶等10幅漫画玻璃窗贴,以通俗诙谐的方式展示沙湾民俗文化。应广大青少年读者的要求,此次改造扩大了少儿阅览区,新增少儿书架和阅读桌椅,以缓解以往节假日少儿区“爆棚”的现象。

无论是环境布置,还是馆藏资源,沙湾图书馆此次改造方向都是明确的——结合沙湾实际,传播以沙湾文化为代表的广府文化。馆内新增广府文化书籍专栏,收藏了包括广州老八区、番禺、佛山、中山等在内的广府文化系列丛书,其中重点搜集了近年来出版的沙湾文化书籍,镇内十多所中小学校结合本土文化打造“一校一品”的校本文化普及课程也纳入馆藏。根据读者需求,馆内还增设了以传统文化为主的语言文学类工具书专栏和针对中小学生的分年级阅读专栏,新购置文学、养生、地理等畅销图书和少儿文学、少儿科普图书,馆内藏书量达到4.8万册。

改变的不仅仅是阅读环境

2004年开馆时,沙湾图书馆以其舒适的阅读环境和丰富的藏书成为当时番禺区镇街图书馆中的佼佼者。不仅如此,沙湾图书馆还是最早一批的广州图书馆分馆之一,开放时间与广州图书馆基本同步,每周57小时的开放时间和3名专职图书管理员的人员配置令广州其它基层图书馆望其项背。然而,由于共享技术未尽完善,当时的沙湾图书馆并没有与广州图书馆实现图书和网络资源共享,书架上的图书常年得不到更换,图书管理员在普遍忙碌的文化站员工队伍中也算是相对清闲的岗位。

13年后,经历了两次升级改造的沙湾图书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在馆藏资源方面,在2014年实现了与广州图书馆、番禺图书馆以及成员馆“通借通还”,图书不断流转带来了“新鲜血液”。沙湾镇政府每年还会下拨专项资金用于新书购置。起初,沙湾图书馆出于防止新书流失的考虑,将自购新书全部贴上“阅览”标签,规定只能在馆阅读,不能外借,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馆方对“阅览”图书逐渐松绑,到现在已可以全部外借。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总分馆图书流转加快,为基层分馆增加了“底气”。2014年以来,从总馆配置到沙湾分馆的图书逐年增加,2016年,沙湾图书馆全年更新图书超过1万册,全馆1/4的图书得到轮换更新。

图书资源的改变直接带来了图书馆社会效益的提升。2013年,全年进馆人数只有3万多人次;到2016年,全年进馆人数超过11万人次,而2017年1月至8月,进馆人数已逼近9万人次。办证数量也大大提升,至2017年8月,在馆注册办证总数达到9600多个,是2013年时总数的5.5倍。不仅如此,借阅数量提升也十分可观,2016年全年借阅3.5万册次,是2013年的8.5倍,到2017年,仅1-8月借阅数量就达到6.8万册次,比上年翻了近一倍。连年攀升的服务效益令广州图书馆将沙湾分馆视为最优秀的街镇分馆之一,直言其效益与人口密度高出沙湾数倍、知识分子集中的广州中心城区分馆旗鼓相当。

沙湾图书馆人气上升的另一大推手是日益常规化的读者活动。沙湾图书馆以青少年为活动主要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手工和科普活动。从2015年开始,图书馆每到暑假都会举办为期半个月至一个月的阅读手工DIY夏令营,结合广州市举办的绘本制作大赛、书签设计大赛等比赛进行系统培训,选送的参赛作品多次获奖。像2016年,沙湾的中小学生参加在阅读中成长——广州市青少年十年阅读系列活动,一口气捧回了22个奖项!从2014年至2017年8月,沙湾图书馆共开展各类读者活动91场,其中仅2017年1-8月就开展活动33场,平均每个星期就有一场活动。现在,图书馆的活动已覆盖到了村居文化室。

以图书馆为阵地,各类读者团体和志愿团队逐渐发展起来。2012年沙湾镇青少年阅读研究会成立,一帮热爱阅读的小朋友有了一起开展读书学习和交流活动的平台。面对日益繁忙的馆务,图书馆意识到需要依靠和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2015年,集合大专院校学生、社会热心人士的沙湾镇公共文化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不少志愿者通过在馆服务积累志愿时,攒够积分入学入户的分数。

图书馆服务突飞猛进的背后,是在馆人员辛劳的耕作。以往,图书轮换靠广州图书馆总馆定期配送图书,近几年,沙湾图书馆不再被动地等待,而是主动向总馆争取,自己到总馆逐本挑选读者喜爱的图书,每次新书到馆都很快被读者一抢而空。2014年改造期间,为提高图书管理员管理服务水平,沙湾图书馆派出全部管理员到广州图书馆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全职实操培训。2016年,沙湾图书馆又主动联系镇内各间中小学校,到学校为学生集体办证,许多学生和家长这才知道“原来文化中心有一间图书馆”,大呼“相见恨晚”。现在,图书管理员已成为文体中心全年最忙碌的岗位之一,但忙碌之余却是满满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刚刚从总馆拿了3000册新书,看见书架上崭新的一片,心情一下子靓了”。图书管理员泳怡姐姐是众多小读者心中的“班长”,从小学就是沙湾图书馆的忠实粉丝,一路到中学、大学,一直在图书馆读书、做志愿者,毕业后她放弃了外面公司优厚的待遇,成为沙湾图书馆的一名员工。“作为沙湾图书馆的‘老油条’,从小在图书馆成长,最幸运的事就是看着它发展得越来越好,即便时过境迁,但愿不忘初心”。在完成升级改造重新开馆后,她发出了这样的感言。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沙湾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是近年来番禺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改造后的沙湾图书馆,将继续优化阅读环境,提升服务效能,结合沙湾本土文化,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在全镇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