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为我区农村经济建言献策
做强做大番禺花卉产业
本报讯 (记者谢柳青)在最近召开的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林燕南、陈
棋雄分别递交提案提出,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花卉需求持续增长的今天,希望能充
分利用和发挥现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社会发展机遇,把我区的花卉产业做大做强,
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番禺发展花卉业有三大优势
两位委员在提案中说,近年来,番禺区的花卉生产有较大的发展,以化龙镇为龙头的
花卉产业近年来迅速发展壮大,产值逐年上升,辐射带动周边的石楼、石碁、南村、新造
等镇发展花卉种植业。但我区的花卉生产和经营多属自发性和分散性,供求始终存在着矛
盾,生产规模、产品数量和质量还远不能满足我区城市建设和人们的需求。
提案认为,我区发展花卉业具有三大优势,首先是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
不断提高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花卉的
需求量有较大的增长,市场需求潜力很大,花卉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广阔。其次是地理
条件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我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20.℃左右,很适合多种花卉苗木的生产,并且多数花卉能露地生产,大力发展冬季鲜切花
生产,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本地的消费需求,而且在开展冬花北调的销售上大有可为,效
益十分可观。
同时,我区还具有交通网络便捷畅通的优势,花卉生产除满足本地的需求之外,还可向
友邻地区扩展,甚至出口创汇。
增加花卉科技含量
两位委员表示,我区的花卉生产要做大做强,首先要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将花卉
当作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同时,我区还需要建立花卉生产基地,走公司加农户的路子,实
现产、供、销一条龙。目前,我区花卉业的生产、经营地点较为分散,各自为阵,不利于
花卉产品的流通。建议由政府有关部门出面选择一些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
点作为绿化苗木、鲜切花和观叶植物生产基地。应积极吸引外商投资,重点扶持一批骨干
企业、龙头企业,使其成为花卉生产的示范基地,同时带动周围农民参与花卉生产,形成
公司加农户的格局,实现产、供、销一条龙。
建设大型花卉批发市场
据了解,目前我区花卉销售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花场农户→芳村花卉交易→市场外省
采购商→当地花卉客户。在这个模式之下,花卉在整个销售过程中经历两次打包装:先是
在花场做好第一次包装,然后运到芳村市场后重新包装,再运输到外省。由于重复包装,
既影响花卉品种的质量又拖延了向外省购销地运输到达的时间;第二种模式是各购销商直
接到市场区选购。但因为各花场比较分散而且没有统一规范管理,目前存在恶性竞价等混
乱现象,从而导致各品牌花卉的价值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掘。
两位委员认为,我区应当开辟花卉批发市场,形成市场促生产,生产促销售的良性循
环。
我区的花卉业如要做大做强,必须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花卉批发市场,一方面可满足
市民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为生产者提供产品的批发交易场所,为零售商提供进货渠
道。建议把市桥西丽桥边的南郊花木市场开辟成花木鱼鸟大型综合市场。还可以在化龙镇
金山大道两旁或者在即将开通的化龙大道两旁选址筹建一个番禺区花卉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