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又有新动作
重心前移,规范酒类市场
□本报记者 李秀政 通讯员 何 珊 杨启新
不少市民看到8月9日番禺日报刊登的《多管齐下搞好碘盐集中配送》一文后,致电记者说,有关部门对整治食用盐市场的做法值得赞赏,执法人员检查食用盐市场的行动让大家看到了执法的威力。读者还希望了解有关部门对酒类市场的整治情况。
记者就此采访了番禺区经贸局有关方面负责人,他对记者说,除了碘盐运销秩序的管理,酒类商品的流通监管也是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酒类市场和食用盐市场一样,整治的力度不断加大,成效显著。
重点整治城乡结合部散装酒经营点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2007年1~7月,该局联合有关部门合计出动检查757人次,查处制售假冒酒品案件35宗,查获假冒酒品11.8万瓶。需要指出的是,他们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是假冒伪劣酒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同时在这些地区无证经营酒品的现象比较突出。大部分散装酒经营者无证经营,缺乏基本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经营场所卫生条件恶劣,装酒容器不符合卫生标准,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此,由整规办牵头,联合各成员单位制定了《番禺区散装酒市场整治方案》,提出了散装酒市场整治的具体要求,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和镇政府(街道办)的职责。
《方案》指出:对无证经营的散装酒经营户要坚决取缔,发现一家查处一家,严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持证经营户要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按照整治要求进行整改,督促商户只能出售已定型包装好的散装酒品,严禁现场随意分装。合力维护散装酒经营市场的正常秩序,从法规上有了保障。
行业协会对规范自律和监管发挥作用
番禺酒类经销行业协会会长林锡坤告诉记者,协会成立以来,酒类行业协会行业自律和行业监管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通过举办酒类知识培训班等活动引导商家合法经营,同时积极推进“放心酒流通示范店”工程,全面构建酒类流通安全网络。会员单位对积极推进“放心酒流通示范店”工程表示坚决拥护。相信今后加入到协会的酒类经销企业也得到明显增加。
该协会一会员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行业中倡导诚信经营对大家是公平合理的,竞争的起跑线是一样。尽管该企业进驻番禺的时间不长,但是从开店的那天起,就明确规定:在本店买到假酒,双倍赔偿损失。这一招很管用,现在顾客逐月增加,不少新客户说,让消费者信得过的店,才有好的口碑和品牌。
整治散装酒市场是长期任务
番禺区经贸局有关方面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整顿,酒类市场秩序得到有效规范,但是,散装酒流通管理仍然是食品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由于法律法规没有对散装酒经营行为作出具体的规范要求,因此散装酒经营户之间无序竞争现象比较突出,酒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危害着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了加强散装酒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番禺区将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对散装酒经营户开展联合专项整治行动。
该负责人指出,《番禺区散装酒市场整治方案》出台后,有关部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对无证经营的散装酒经营户,发现一家查处一家的做法不变。番禺区以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为主,散装酒的消费市场仍然庞大,散装酒市场的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各职能部门和各镇政府(街道办)要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合力维护散装酒经营市场的正常秩序,共同保障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