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新风绿村头
——东涌镇鱼窝头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见闻
□本报记者 黄东红 通讯员 董 政
以前村里道路坑坑洼洼,一下雨,走路都无法下脚,如今村里铺了水泥路,外出方便了,地价也提高了,到这做生意的商贩也多了。进入东涌镇鱼窝头村,一提起村里的变化,村民就会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完。鱼窝头村“两委”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容、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稳定农村大局为重点,切实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经济建设和两文明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加快经济建设
壮大集体经济
该村村“两委”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经济收入和减轻农民负担作为工作重心。该村结合本村实际,抓好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取得可喜的成绩。该村成功引入民营资金改造旧鱼窝头村小学建设旭升学校;以租地的形式成功引进客商建成了占地近4000平方米、拥有20多个商铺的鱼窝头村市场;以土地租赁的形式给一家企业扩产和一家新厂落户。项目的上马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有效地解决了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鱼窝头村还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按照“稳粮、减蔗、保蕉、增菜、扩花、优鱼、调牧”的思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引导村民发展高产、高质、商效型农业,通报市场信息,打造农业品牌,形成规模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该村蔬菜的品种日趋多样化、优质化,近年来村民种植的潺菜摸索出成功经验,打响了品牌,种植面积已达260亩。
力促民心工程
切实为民办实事
该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民心工程同步发展投入大量资金加强福利事业的硬件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区镇的支持下,该村建起了长大桥和1.2公里的长大路,贯通了鱼窝头与外界的出口通道,方便了村民日常生活的交通;完成了含珠涌9公里河涌清淤工程,使全村河涌排灌得到进一步改善;投入20多万元对水压低、水质受污染的“四东”生产队饮用水问题实行全面更新加大的水改工程,解决了群众用水困难的热点问题;投入16万元兴建了一座标准的文化舞台,多次邀请粤剧团演出,投入5万元在冲口队面积内兴建一个标准的灯光篮球场,大大丰富了村民的娱乐生活;投入资金将克沙片旧基头和周边细浅的鱼塘进行土地整改后进行发包,提升了该片的土地价值;该村投入资金在群众居住密集的地点兴建了多个垃圾中转站,并实行全村18个生产队开展统一收运垃圾工作,进一步改善该村的生活卫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