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涌镇香蕉大户陈少贞从蕉农走上经纪人之路
□本报记者黄东红 实习生曾丹莉 通讯员陈培华
采访的那天,正下着雨,一位农妇依然在绿油油的香蕉地上,辛勤地劳动着。她告诉记者:“家里香蕉地的种植面积从15亩到现在的120多亩,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我总喜欢到地里看看香蕉的生长情况,那样心才踏实。”这位勤劳朴实的农妇就是东涌镇天益村的香蕉种植大户陈少贞。从2006年开始,她还当起经纪人,从事香蕉的收购流通,经她手流通外地的香蕉一天最多达5万公斤。2007年年初,她还承包了24亩鱼塘来发展养殖业。
勤劳好学忙种植
陈少贞的蕉地面积虽达120多亩,但她只请了两个帮手,从种植蕉苗、施肥、除杂草、收蕉等环节差不多她都要参与,所以大部分时间都可以看到她在蕉地上勤奋干活的身影。因为只有初中文化,掌握的种植经验很有限,她便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经验。镇农业推广站和村里举办的农业种植和养殖学习班,她从不缺席,有时还会借阅与农业相关的书籍,学习更多更新的农业科学知识。此外,她还从实践中摸索香蕉种植经验,以前种植的香蕉品种如广东Ⅰ号、广东Ⅱ号等的产量比较低,巴西蕉容易得黄叶病,认识到这些香蕉品种的缺点,现在她改为种植产量高、味道好的农科Ⅰ号香蕉。
遭受挫折不动摇
自然灾害是蕉农的主要敌人。种蕉15年,陈少贞遇到过不少困难和挫折,让她最深刻的是,1994年的洪水令西樵村的堤围崩溃,当时她家里的18亩蕉地全被水浸,损失了七八万元,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可是她并没有改变种植香蕉的决心,而是收拾好被洪水淹了的烂摊子,又继续补种上蕉苗。第二年眼看香蕉快要收成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霜冻又把蕉给全毁了,她又损失了5万元左右。2003年的一场龙卷风令蕉苗拦腰折断,又让她损失近3万元。接连的打击没有动摇她的信心,反而越挫越勇,坚持种植香蕉。她种植香蕉的经验越来越丰富,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120多亩。勤劳换来了回报,近几年香蕉提价,平均每担香蕉能卖90元,使陈少贞富了起来,家里建起了小洋楼。
种养“经纪”两不误
陈少贞种植的香蕉远则销售到上海、安徽等地,近则供应到深圳,时间久了,她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并有二三十位固定的客户。随着市场对香蕉的需求日益增大,她家的香蕉产量未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很多客户时不时找她要货,她便盟发一个念头,凭借自己与周边地区香蕉种植户熟悉以及有一批固定客户的优势,充当经纪人,搭起一个中介桥梁,赚取一定的差价,既帮乡亲拓宽了销路,又满足了客户的需求。2006年,陈少贞联合家里几个亲姐妹开始兼职当香蕉销售中介人,她除了要在自家的香蕉地干活,还要抽出大量时间到东涌镇和周边镇村,向香蕉种植户收购香蕉。为了把好质量关,她叮嘱种植户要挑选优质的香蕉卖给客户,树立良好的口碑。在砍蕉环节全部由她和几个亲姐妹“操刀”,按照客户的要求选货,深受客户的信任。自做经纪人以来,她的订单一个接一个,生意很红火。有了销售的网络和诚信,很多香蕉种植户主动联络她,告诉她什么时候可以去收货。据她介绍,一天最多可以交易5万公斤香蕉,一年的数量在100万公斤以上,又给她家带来可观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