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新闻报道

从养两头奶牛起步踏上致富路

访沙湾镇沙西村养殖女能手王秀甜

2022-03-05 19:56:06 来源:番禺日报

从养两头奶牛起步踏上致富路

访沙湾镇沙西村养殖女能手王秀甜

□本报记者 朱泽林

番禺的奶牛场主要集中在沙湾镇,其出产的牛奶远近闻名,而该镇的奶牛养殖场主要集中在沙西村,目前有大大小小奶牛养殖场20多个,其中王秀甜夫妻俩创办的奶牛养殖场是最大的。至今养奶牛已有19年的王秀甜,从养两头奶牛起步,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她从1999年起至2006年连续荣获沙湾镇“三高”农业奖、妇女“双学双比”养殖“女能手”等殊荣,2007年她又当选区人大代表。

起初养两头奶牛只为帮补家用

1988年初,王秀甜开始养奶牛(水牛),但当时她并没有要创一番事业的念头,因为当年她在家里照顾年仅两岁的儿子,又要照看家公家婆,其丈夫做建筑工收入低,养奶牛是为了帮补家用。在丈夫的支持下,她买来两头小奶牛,从此养起了奶牛。王秀田养奶牛很有优势,其家公有一套养奶牛的技术经验,他在村中被称为养奶牛的能手之一。她除了向年迈的家公学习养奶牛技术外,自己还不断摸索、积累经验,虚心向有经验的专业户请教。

为了两头小奶牛“快高长大”,王秀甜白天不是外出割草,就是背着儿子牵着牛出外吃草。这两头奶牛在她的精心呵护下,开始产奶了,每天产奶10多公斤,每月可赚200多元。王秀田说,两头奶牛有这样的收入,这在当时来说是不错的了,她也因此产生了把养奶牛当作自己职业的念头。

办起奶牛场成为村中养殖大户

1992年初,王秀田在村租地100多平方米,在亲朋戚友的帮助下建起了奶牛养殖场,其丈夫也不再做建筑工了,夫妻同心,开始了养奶牛的生涯。但当时只养了7头奶牛,收入也不高,与村中养殖户相比相差甚远。

1998年,王秀甜扩大租地的规模,投入不少资金,建起占地500多平方米的奶牛养殖场,其奶牛发展到50多头,一跃成为村中的养殖大户。

记者在王秀甜的奶牛养殖场看到,这养殖场共有5间牛棚(舍),除了一间是竹木搭建外,其余的都是窗多、通风透气的平房,棚舍内打扫得干净整洁,还有供牛“浸浴嬉戏”的鱼塘;奶牛“身体”健壮,全是肤色乌黑的“大水牛”,安装有自来水设备,用来给奶牛冲洗全身及清洗牛棚。

每年牛奶产值达70多万元

从1998年起,王秀甜养奶牛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每年牛奶产值达70多万元。她告诉记者,奶牛虽然以吃草为主,但为了保证奶牛奶水足、牛奶质量好,在奶牛怀孕期间,要舍得投入资金,一定要让奶牛多吃些麦皮、玉米、米粉、豆渣等饲料。同时,要保持牛棚干净整洁,要每天清除其粪便,给奶牛一个舒适的“家”,给其“洗澡”,保持身体干净。

据介绍,王秀甜养的奶牛现在每天产奶达250公斤,其奶牛奶水足、纯正,牛奶质量好,供不应求,除了在番禺、广州销售外,还销往深圳等地。王秀甜说,虽然雇请了7个帮工,但很多事情还是夫妻俩亲力亲为,每天工作都很繁忙。

乐为养殖户当“牛医生”

多年来,王秀甜与丈夫除了不断积累养牛经验外,还不忘学习养牛及医牛技术。每当沙湾镇举办养殖培训班,请专家教授前来上课,夫妻俩都报名参加学习。此外,夫妻俩还专门向兽医学习治疗牛疾病的知识,一有空闲就阅读有关牛疾病防治方面的书籍,加上自己的不断摸索,夫妻俩逐步掌握了一套防治牛疾病的技术。

谈及奶牛的疾病预防,王秀甜说,养殖户要配合区畜牧部门对奶牛一年定期检查两次身体,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冬春两季奶牛发病率高,要特别注重牛棚的卫生,做好其消毒工作,以防奶牛感染疾病;夏季气温高,要让奶牛饮足水,到塘中“浸浴”,并适当饮些凉茶,以清热解毒,预防疾病发生。

王秀甜夫妻俩为人热心,乐为养殖户当“牛医生”。几年来,每当养殖户的奶牛发生疾病时,她与丈夫都随叫随到,及时为养殖户的奶牛诊治疾病,深受村民一致好评。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