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新闻报道

新造镇残疾人黎洪敬自强不息的故事

2022-03-06 19:01:59 来源:番禺日报

一个维修铺撑起一个家

——新造镇残疾人黎洪敬自强不息的故事

□本报记者 袁 辉 简锦仪

老黎全名叫黎洪敬,2007年42岁,是新造南约人,他的单车维修铺在新造镇政府斜对面。记者去采访他时,他正在修理单车,在他的周围,摆了10来辆待修的单车,旁边的一张破旧的椅子上,一台老式的电风扇在吱吱嘎嘎地转着。老黎不善言辞,我们的话题就从他的那台电风扇开始了。

老黎告诉记者,这台电风扇是上世纪70年代的货,跟了他30多年了,现在旧是旧了点,但还能用,再说用久了也用出感情来了,舍不得换掉。老黎说,他维修单车整整21年,就是靠每天修单车挣来的微薄收入,撑起了整个家。

在2岁的时候,老黎得了脑膜炎,导致小儿麻痹,现在行动很不方便。初中毕业后,因为身体方面的原因,没找到事做,在家呆了六七年。后来老黎想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觉得还是有一门手艺才好生存下去,于是他就找到了一个单车维修铺,在里面当了两年学徒。

因为老黎的房子在新造镇政府附近,刚好在路边,老黎于是开个小维修铺。学成之后的他投资了1000多元买来工具,简单装修了一下门面,就开了现在这一家小店,当时是1986年。虽然店铺不大,只有13平方米左右,但幸好不用交房租,这样赚多少算多少。老黎说,他老婆帮人家绣绣珠花帮补家用,还有一个正在读初中的儿子,虽然他们家不是大富大贵,但总算过得去,一家人齐齐整整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问及他怎么不把铺位租出去赚点租金,老黎说,他这个身体情况很难找到工作,虽然是可以收铺租,但这样之后自己就没事干了。现在自己有一门手艺,可以自力更生,寄托一下人生,对于他来说更加好。何况铺位太小了,也租不到什么钱。

记者看到,在老黎的修理铺门前,很多修车的工具都散落在地上,有很多单车都停在了老黎的修理铺门前,那些车主都是自己操起工具来维修自己的单车。老黎说车主自己修车是不收钱的,把工具借给他们,方便一下群众。

记者问老黎21年来大约修了多少辆单车,老黎笑了笑,他说那真是难以统计。生意不是很多,一天下来也就是挣二三十块钱的样子,只是禁摩之后来修单车的人多了一些,每天才赚得多了些。

记者还看到老黎除了修单车外,铺子里面还有新单车卖,但不多,只有几辆。记者问卖单车的生意怎么样,老黎说,好的时候一个月就卖出那么一两辆,不好的时候就一个月也没卖出一辆。不过老黎表示这也没关系,因为他主要收入都在修单车这一块。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