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新闻报道

招子庸:“粤讴鼻祖”,岭南文化的骄傲

2021-07-01 17:23:25 来源:白云区媒体中心
  在小小的横沙村招氏大宗祠里,招子庸的灵牌静静安放着。在这安静的时光里,他和粤讴的传奇故事,依旧在闪着光,至今为不少专家学者所痴迷和研讨。他搜集歌伶咏唱的民间唱词俚句,写成《粤讴》一卷,被誉为"粤讴鼻祖"。
  

招子庸成就了粤讴,粤讴也成就了招子庸。粤讴经他集大成后,发展成为形式稳定、自成一格的歌体,把广府说唱艺术推向了一个更绮丽的阶段。甚至还有英国学者把《粤讴》译成英文,介绍到欧洲去。可以说,招子庸不仅是横沙村的骄傲,他还是岭南文化的骄傲。

《粤讴》以粤方言谱解心曲,是雅俗共赏的说唱文体

“桃花扇,写首断肠词……写出万叶千花,都系情嗰一个字……”时光流转至2014年的11月,在横沙村举行的纪念招子庸诞辰225周年系列活动上,名粤曲演唱家、平腔南音传人陈丽英及她的徒弟唱响了招子庸的粤讴代表作《桃花扇》和《心心点忿》,音渺情深,似断还连,近似粤曲而非粤曲,略听似曾相识。

粤讴,是广东曲艺说唱之一,起源于珠江一带的疍歌和咸水歌。《粤讴》以粤方言谱解心曲,在南音单调苍凉的唱法上,以轻妙音律嵌入跌宕多姿的文学修辞,尽诉痴男怨女飘零身世,可以说是很有生活气息、雅俗共赏的说唱文体。

招子庸被誉为"粤讴鼻祖"。可以说,招子庸成就了粤讴,粤讴也成就了招子庸。招子庸的德才为后人所推崇,与他所作《粤讴》是分不开的。招子庸搜集了不少歌伶咏唱的民间唱词俚句,以粤语韵律加以变调整理,编著《粤讴》一卷,出版于1828年,共100多首。其题材多为诉说男女爱情,笔调十分委婉动人。如《薄命多情》《心点愿》《桃花扇》《分别泪》等,其中尤以《吊秋喜》一阙,最为凄恻情深。曾任香港总督的英国学者金文泰爵士把《粤讴》译成英文,介绍到欧洲去。

而招子庸创作粤讴的原由,还要从与之相恋的歌妓秋喜说起。传说秋喜是珠江花艇上一名歌妓,与招子庸相爱,以为终身有托,谁料得交巨款才准赎身从良。秋喜不忍向穷书生开口,又不堪于豪奴暴客相逼,愤而投江尽。招子庸闻其死讯,一字一泪写下《吊秋喜》,“你名叫作秋喜,只望等到秋来,还有喜意,做乜才过冬至后,就被雪霜欺……”

招子庸之大雅,正在于不避俗

横沙村的招氏老人告诉笔者,粤讴多由女子弹唱,月下飞觞,水上闻曲,成为珠水儿女感怀身世的“解心曲”。粤讴的一大特色是转腔,曲调听来简单,实则复杂,演唱起来对气息与情韵要求极高,粤讴比南音更容易失传。

招子庸是用粤方言作《粤讴》的文学家,就算是不懂粤语的人,听粤讴吟唱,也会为之沉迷。遗憾的是,如今,这一唱法在横沙村已经失传,已经没有人还会唱粤讴。放眼整个粤方言地区,甚至粤港澳地区,可能还会唱粤讴的人也并不多。

在《吊秋喜》中,招子庸以写粤讴来疗伤。他情深意切悼念的,不仅是秋喜,还有云山珠水间、晓风残月下的每个苦命女子。

招子庸去世后多年,黄遵宪有诗:“珠江水上海初潮,酒侣诗朋次第邀。唱到招郎吊秋喜,桃花间竹最销魂。”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提到,“《吊秋喜》是一篇凄楚的抒情的东西……像《吊秋喜》这样温厚多情的情诗,在从前很少见到……”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叶春生在《<粤讴>的思想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一文中提到,招子庸《粤讴》的艺术成就,更多的是其艺术语言的魅力——通俗、生动、明了,具有明显的岭南地域文化色彩,明白如话、雅俗共赏,才得以流行万邦。

事实上,在横沙村招氏后人看来,招子庸不仅是横沙村的骄傲,他还是岭南文化的骄傲。横沙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招景泰介绍说,来自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中心等多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潜心研讨招子庸和粤讴,有关学术著作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招子庸的大雅,正在于不避俗。粤讴经他集大成后,发展成为形式稳定、自成一格的歌体,在木鱼、龙舟、南音等说唱体裁的基础上,把广府说唱艺术推向了一个更绮丽的阶段。

不仅是通晓韵律的音乐家,还是卓越的画家

招子庸不仅是一个通晓韵律的音乐家,他还是一个卓越的画家,其绘画以蟹著名,尤擅长兰竹。在十九世纪的广东画坛,招子庸虽称不上参天大树,也是一禀赋独异、风格别具的奇才。

由于横沙村靠近珠江,每当遇到潮水退落,群蟹便出现在沙滩上爬行,为招子庸提供了真实的画蟹标本。广州美术馆藏有他画的《蒹葭郭索图》,只见笔下的群蟹栩栩如生,将江湖所见的景物表现得活灵活现,是一件艺术精湛、很具岭南景物特色的佳作。在民间,还流传有招子庸画的蟹能在一夜之间从壁上爬走一说。这一说法有夸张之嫌,但也说明了其画得生动传神。

不同于一般的写意山水画,招子庸的画写实性很强。据闻,由于当时的横沙村有不少竹林,在早晚、风雨等不同时节,他都认真观看竹的变化,为绘画创作积累第一手材料。他在任山东潍县知县期间,也常于牍尾画竹。

他曾在自己画的竹图上题跋云:“画竹应师竹,何须学古人。心眼手俱到,下笔自通神。”这也是他画竹的心得,不必刻意效仿古人技法,大笔淋漓,意在画外,独树一帜。

横沙村的招氏老人告诉笔者,无论是粤讴,还是其画作,都可窥见招子庸是超凡不脱俗的性情中人,既敢于为弱势群体鸣冤叫屈、又忠于内心、不拘一格、大胆追求创新。人间一切得失,不过如他的粤讴《解心事》所写:“苦海茫茫,多半是命蹇。但向苦中寻乐,便是神仙。”正是这样独特的个性特征,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气质。

在招氏大宗祠里,安放有招子庸的灵牌,他在山东潍县任知县时百姓所赠牌匾,被悬挂在大宗祠的横梁上。两百多年来,招子庸在粤讴以及诗画方面的艺术造诣,也超越了时空,为岭南文化增添了一抹璀璨的色彩,其突出德才,也一直为后人所敬重爱惜。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