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新闻报道

别有一番味道!白云区这些中秋习俗你知道吗?

2021-09-26 15:43:15 来源:白云区融媒体中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天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家人们欢聚一堂,共同享受节日的诗情画意与亲情的温暖绵长。各式各样的习俗,也为这个节日增添了不少色彩。白云区历来就有不少中秋习俗,有的已经延续上千年,有的则随着岁月的变迁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今天,就一起来细细品味白云的中秋习俗吧!

  

  最负盛名:一夜火龙舞 祈求福禄至

  二龙翻飞绕花队,异彩夺目火流星。中秋舞火龙是白云区不少村社代代相传的传统中秋习俗,以清湖、石马、平沙、夏茅、江村等地为代表,人们通过舞火龙传达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其中,清湖村火龙最为盛名,现已有1000多年历史,曾“舞”上央视,并于2015年列为广州市第五批非遗名录。

  1601369006370041001

  中秋舞火龙。(资料图片)

  据了解,白云各地的火龙各具特色。清湖村整条火龙约20米长,需要50名年轻力壮的男子才能舞动起来,由4名新婚男子合力挥舞龙头,寓意添丁发财。夏茅村的中秋火龙,短则10余米,长则30米以上,除了较为沉重的龙头是由成年男子挥舞外,其余部分均由村里少年及儿童舞动,男女皆有。而且,从火龙的长短和数量多少,便可看出村中各个族群人丁兴旺与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一条火龙在祠堂里、村里一圈又一圈地巡游之时,就是在向祖先禀告,他们这一支血脉枝繁叶茂。

  “中秋节这一天,江高镇会在江村的大队祠堂前面进行舞火龙表演,每一个生产队都出一条龙,村里的小孩子和大人都会去凑热闹。每家每户的小孩子也会自己制作小龙,用竹子编制而成,通常几个小孩子为一队,走家串巷拜访村里的人家,讨要红包、喜糖等。”生长在江高镇的小黎回忆儿时的中秋场景。

  白云区文化馆馆长冯耀波介绍,白云大地中秋舞火龙,早前是均禾地区街坊在中秋节举办的民俗活动。旧时清湖、石马等地的火龙在各自村里舞完之后,都要集中到均和公所门口来舞,当地群众都会赶到公所门口看火龙。每到此时,鞭炮声齐响,火龙狂舞,万人空巷,蔚为壮观。通过倾力打造,舞火龙已经成为白云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文化品牌活动。

  最有寓意:对月吃螺肉,越吃眼越明

  说到中秋节美食,首屈一指的当属月饼。而在白云区,各大商超中除了月饼,摆在显眼处的,便是柚子、菱角、芋头、田螺等食物。这些东西背后都有一段古,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田螺。

  

  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中秋前后,正是田螺空怀的时候,田螺腹内没有小螺,肉质特别肥美。在白云区,不少家庭在中秋节都有炒田螺的习惯。老人说,中秋当晚,一家人聚在一起,拿着田螺,对月一举,再送到嘴边一啜,就是“对月啜螺肉,越啜眼越明”。

  “小孩子要对着月亮吃田螺,这样就可以提神,寓意着防止近视,学业有成。”小黎说,很多市民都会在中秋前几天买田螺,放在家里养着,让田螺去尽泥土气,然后在中秋当天炒熟,一家人一边吃田螺一边赏月。如今,吃田螺的习俗不变,但炒制方法却在不断摸索改良,使田螺的口味越来越香。

  秋风起,食腊味。对于很多老广州人来说,腊味的气息就代表了节日的气息。广式腊味久负盛名,口感香甜脆嫩,一直是广州人送礼、自食两宜的佳品。在白云区的太和龙归、石井庆丰一带,向来有制作腊味的传统,生产出来的腊味销往各地,深受欢迎。每到中秋乃至过年的时候,这些腊味厂也迎来旺销的季节,腊肉、腊肠用来蒸饭、炒菜美味无比。

  

  不断创新:火龙祭祀求神功能减弱 外嫁女可回娘家过中秋

  时至今日,在白云区,舞火龙、啜螺肉、吃柚子等中秋习俗依然还保留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习俗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不变的是人们中秋阖家团圆的美好期盼和愿望。

  今年中秋假期,均禾街在石马桃花公园举办“舞光中的源与流”文化专题展,回溯均禾舞火龙民俗的历史根源,再现历年民间记忆中的火龙盛景,彰显舞火龙民俗传递的团结凝聚精神力量,呈现舞火龙民俗活动的发展脉络与时代印记,让市民群众在“游中赏,游中学”,沉浸式感受火龙精神。

  


  

  均禾街在石马桃花公园举办“舞光中的源与流”文化专题展。

  均禾街有关负责人表示,如今中秋舞火龙祭祀求神的社会功能已相对减弱,而丰富当地民众的娱乐生活、展现地方文化特色、加强社区文化认同等社会功能则日益增强。

  同样的,“唔好留女过中秋”(中秋节当天女子可以在娘家吃晚饭,但是不可以在娘家留宿)这个传统虽然在一些地方还存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地区已发生改变。中秋节作为团圆的节日,很多市民会选择跟父母一起过节,有的还把娘家父母接到自己家中一起过中秋。

  “燃灯”助月色的习俗在白云区依然保留,但竹纸扎灯笼已不是很多,不少人都选择在市场里买灯笼。市场上的灯笼款式多样,还增加了不少流行元素,如音乐电动灯笼、气球音乐灯笼、传统纸灯笼、精美纸制灯笼等,备受市民欢迎。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