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沙开发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对南沙湾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进行公示,公开征询公众意见。规划显示,南沙湾地区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先行区、粤港澳大湾区的海上门户、广州国际海洋文体休闲中心。南沙湾地区将以黄山鲁森林公园为核心,串联起南沙岛的风情大道,展示富有形象魅力的滨海活力带。北部打造海洋文体休闲区,中部打造珠江口游憩商务服务区,南部则规划为国际科技创新区。
堤岸统一设计滨海活力带
本次规划区位于珠江口西岸、珠江主入海囗位置,西侧紧邻黄山鲁森林公园,东侧与南侧临近虎门和凫洲水道,北至有荣船厂。规划区用地面积共2407公顷,未来规划人口24万人。规划指出,该地区要打造“山海绿城涌”共融的特色城区组团。
规划区内整体结构为“一心两带三片四核多廊”。其中“一心”为黄山鲁森林公园,“两带”为串联南沙岛的风情大道,展示富有形象魅力的滨海活力带;“三片区”为北部海洋文体休闲区,中部珠江口游憩商务服务区,南侧国际科技创新区;“四核”为各片区及滨海公园形成的功能和地标核心;“多廊”为依托主要河涌绿地、山体与防护绿地形成的多条廊道。
值得注意的是,南沙湾的堤岸统一规划设计了“展示富有形象魅力的滨海活力带”。滨海堤岸几乎全线覆盖绿地。同时,南沙湾地区以黄山鲁森林公园为核心,依托大角山、鹿山等山体和芦湾涌、槽船涌、东井涌、三姓围涌等河涌绿地、防护绿地,形成了多条廊道。
两条隧道打通山体阻隔
规划还显示,要围绕轨道站点构建TOD模式下的15分钟复合生活工作圈。“TOD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指的是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南沙湾地区大小山体广布,规划中亦尤为注重打通山体间的交通阻碍,规划了两条隧道,分别是飞鹅山隧道和大角山隧道。其中,飞鹅山隧道联通凫洲大桥和英东大道;大角山隧道则由海滨路向北穿过大角山直达港前大道。
记者在规划图中还看到地铁15号部分线位。15号线将从凫洲水道由南向北到南沙岛,沿着南横南路向东,再向北穿过大角山直达南沙客运港与地铁4号线换乘。此外,规划图中,沿蒲州大道至海港大道还设计了“科学城-邮轮母港联动捷径”,以联通游憩商务服务区和国际科技创新区。
建科创区聚集科研机构
南沙湾规划区域以南北台涌为分界,以北是海洋文化休闲区,以南是游憩商务服务区。海洋文化休闲区将在进港大道与港前大道交界处打造地标核心。
游憩商务服务区以世贸中心大厦及其附近为地标核心,区域内主要有邮轮母港、南沙客运港、南沙游艇会、南沙大酒店等旅游接待设施。
在大角山,南沙湾将建国际科技创新区。该区域西至明珠湾大桥-虎门联络道,以海港大道与科院路交界处,以及滨海公园两处为地标核心。区域内以科研用地和其他商务用地为主,聚集了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南沙资讯科技园、南沙科技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