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扎实推进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两网融合”,通过推行公房式、板房式、扩容式三种建设模式,已建成80余个“两网融合点”,有效解决环卫工具存放和资源回收点不足的问题,形成了环卫和供销两个系统宣传教育协作、回收清运互通、规划布点融合、设施设备共享的“两网融合”长效机制,有效打通管理壁垒,实现1+1>2的社会效益,让分类产生价值,让垃圾变成资源。
一、网点因需而设。天河区将两网融合点建设作为民生实事,并纳入垃圾分类重点工作。根据社区资源、民生需求等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因需而设建设“两网融合点”。利用社区公房资源已改造建成公房式两网融合点23座,利用社区闲置地块、“环卫设施+”已建成板房式、扩容式两网融合点50多座。目前,两网融合点数量仍在增加中,预计2021年底将超过150座。
二、功能多元共享。环卫驿站、资源回收站两站合一,集环卫工具收纳、环卫工人休憩、垃圾分类投放、资源回收等功能于一体,实现环卫供销两个系统双赢。硬件上实行美化、净化、亮化,有效改变行业脏乱差现象,变扰民为利民、便民,变“邻避设施”为“邻利设施”。环卫驿站有效解决垃圾桶清洗和收纳场地紧缺问题,资源回收站有效破解再生资源“点、站、场”紧缺问题,有效促进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
三、塑前端通后端。天河区通过重塑前端、直通后端的做法,促进两网深度融合,确保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和利用全流程。在前端投放环节,基于服务半径辐射街道全域、方便居民交投、方便环卫工人交投、方便供销社企业清运的原则,设置“单品类回收箱回收”“多品类回收箱回收”“智能垃圾分类积分回收”“定时定点回收”“大件家具付费预约回收”等;在中端运输环节,利用中小型车辆收集转运到废品回收站;在末端处置利用环节,建成天河区大件垃圾收运处理中心,同时加强和大中型再生资源企业的深度合作,最大限度保障全品类可回收物回收利用。
四、运营管理规范。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形象、统一平台”的运营服务规范,配设专人管理,定时开放,引入“穗回收”平台方便居民交投低值可回收物,实现直接变现或积分兑换,便民利民,确保低值可回收物“兜得住、能回收、可再生”,助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利用。全区平均每天回收可回收物近千吨,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达43%。
下一步,天河区将进一步促进环卫网络和再生资源网络在各个环节的融合运行,继续整合两大网络人力资源、场地设施,形成完善、规范的一体化、全链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动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