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新闻报道

迎月,再现文人生活情怀——天河艺苑中秋书画雅集

2021-09-24 15:26:34 来源:广州市天河区融媒体中心

当下,是今天,也是未来的历史。低调执着,也许是个性最好的张扬;天河市民文艺有限的空间,也许是无垠想象的N个链接点;沉静的内心,也许更有利于直达黎明,追寻透亮的光芒。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天河艺苑正在上演一幕唐宋文人日常生活的场景,挥毫拨墨,描绘丹青;吹箫抚琴,迎月抒怀;解读藏品,观赏花鸟;吟诗作对,品茗闻香。在这里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融为一体,这也是主办这次雅集总策划的初衷。

image.png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丘仕坤现场挥毫写下“雅风”,寄语于让这种清新高雅的文化风气,吹遍南国大地,温润天河这块热土。众多艺术家和喜欢书画的市民也纷纷提笔作画,写书法。莫滔的篆书,万测宇的水墨荷花,唐智的兰花,精彩纷呈,尽显风流。南箫演奏家郭大强、邓建良演奏的《燕子》等乐曲,让不少市民想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徐其力老师也情不自禁吟诵一首中秋词作《念奴娇•过洞庭》。梁基永博士和青年古琴演奏家张阳的《月上中天》与《流水》,让听众沉浸在细雨松涛、潺潺流水、月上中天的飘渺梦幻意境之中。

image.png

热爱音乐的听众在悠扬的古琴声中品茶论道。他们说:书道如琴理,行笔譬诸按弦,要能入木三分、轻重、急徐、转折、起伏之间,正如吟猱、进退、往复之节奏,需用心细细体会。天下万物,尤其是各种艺术,如书道、茶道、香道,其理都是想通的,音乐与书法的基本道理自然也是一样,而琴道与书道都是以心运手,以手运作,故此,两者的道理自然是有共通的地方,其实书法与水墨画都离不开对水的理解与把握。国家级评茶师符微老师在给大家冲泡遇泉古树茶过程中,也讲解茶与水的关系,她说所谓的茶道,也可以理解成是“水道”,同样也是对水质、水温、水与茶的比例等的选择与掌控。

image.png

雅集即将结束,可大家还是恋恋不舍离开,在展厅中再次观看梁基永博士创作的《桂林十景图册》,和他早年收藏的古籍、古砚、古花瓶等藏品。其中《松庐琴学存稿》,是梁基永博士多年来从事古琴收藏和研究的学术文章。内容涵盖古琴研究,传世古琴鉴定,琴家生平考述等篇章,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作者多年来的琴坛活动、琴学之见。

image.png

本次雅集,是一次古老传统文化与当代时尚生活的交融,是一次艺术家与市民零距离的对话,是一次展现天河人文化自信的写照。作为本次梁基永博士书画展的策展人,他认为,今天失去的不是书法、绘画艺术,而是烘托书画艺术的社会氛围和人文趋向。作为策展人,就应该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和大家一起去观察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作者:胡硕堂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