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纲领性指引。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心和难点。进入新阶段,如何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是关系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重大课题。
五年来,白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党建引领”为着力点,以“多元共治”为抓手,推动社会治理工作不断创新,逐步筑牢了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新格局。
近年来,白云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来穗人员深度融入社区。图为三元里街举办融合社区文化节。(资料图片) 谭札烽摄
强化党建引领,探索出基层治理新路径
9月15日,人和镇全镇133个网格全部挂牌成立网格党支部,细分成194个网格党小组,3744名党员下沉,实现党组织全覆盖,这是白云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又一次创新,通过党员凝聚网格所有的力量,解决群众身边的大小事情。
大源村党员突击队队员走访群众。(资料图片)石建华 摄
五年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白云已经取得丰硕成果。2019年,白云区在三元里街试点网格“五长”(即党小组长、网格长、议事长、监事长、警长)微治理模式。2020年,白云区开始全面推广网格“五长”微治理模式,各镇街在三元里街试点的基础上,根据各自辖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网格“五长”微治理模式,形成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如今,全区3116个综合网格、组建“五长”队伍约1.7万人,已经实现党小组全覆盖,党组织在其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不仅如此,白云区还推动基础网格建立微信服务群,畅通网格联系群众渠道,调动广大群众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巩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其中,鹤龙街率先成立专职网格员队伍,建立“街道网格中心+片区服务站”网格服务管理体系,实行24小时专职网格员值守制度,街道网格中心全天候运作,确保时时有响应、事事有回音。
白云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白云区已经将党组织覆盖到农村、城市社区最末端,引领全区社会治理。目前,白云区已经实现1768个经济社全覆盖,建立1711个党支部,333个住宅小区实现党组织覆盖。推行基层党群连心工程,构建形成村级干部责任田、经济社干部责任田、党员责任区、群众责任巷(街、格)、“党群中心户”五级服务网络,切实做到把问题解决、矛盾化解在基层。
同时,白云区还积极推行基层党建“4+5+1”制度(“两委”干部4项管理制度、基层党员5项管理制度、党支部星级评定制度),开办基层党建学院和白云村官学堂,设置专题班和党组织书记重点班,进一步提高村社“两委”干部履职能力。确定17个重点村和第一书记,打造“两新”特色品牌,探索建立来穗人员融入社区长效机制,打造“五个一”(成立一个来穗人员党支部、成立一个融合社区共治议事会、建设一个融合社区工作服务站、创建一所融合学堂、组建一支来穗人员志愿者服务队)工程新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
该负责人介绍,不仅如此,白云区还积极探索住宅小区治理牵引力。白云区委组织部会同区住房建设交通局积极推进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党组织建设,有效填补城市党建工作空白,创新和丰富党的组织覆盖实现形式,推动党的领导向城市最基层延伸,为白云区探索出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径。截至目前,全区已组建了111个业委会党支部,成立住宅小区(楼宇)党支部249个。
白云区还创新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增加“一报告”环节,加强镇街党(工)委对村级重大事项的指引和管控,杜绝了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虽经过合法合规的民主程序,却出现不符合法律法规或国家方针政策的情况,确保村社治理不出现重大失误。目前,全区118个行政村和48个街属经济联社全覆盖铺开“四议两公开一报告”制度。
激励社会力量参与,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
白云属于城乡接合部,加上目前全区正处于大发展、大转型期间,对于矛盾纠纷的化解也需要采取多元模式。经过不断探索,白云区建立了以“白云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为统揽+24个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为核心+N个调解组织为基础”的“1+24+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设立新市平安促进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松洲党群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工作室等特色调解组织,探索形成“调解+党建”“调解+综治”“调解+司法确认”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
云城街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调解矛盾纠纷。(资料图片)
2020年,白云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入选“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优秀创新案例”。白云区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通过互联互通的线上模式,归集全区各类矛盾纠纷,整合连接多部门力量,融合各类解纷资源,并与“羊城慧调解”微信小程序实现平台互联、数据互通。依托“六智一中心”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以“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为目标,建立起为当事人提供诉讼指引类、便民服务类、诉讼辅助类、纠纷解决类、提高效率类、审判实务类等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
笔者了解到,白云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已推广应用至全区24个街镇和9个职能部门,入驻调解员160名,今年以来,平台成功在线化解1252件涉及4000余人次矛盾纠纷,在线司法确认案件146件,自动履行率100%。
在调解队伍建设上,白云区整合所有能整合的群体,加入到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壮大调解队伍的力量。今年以来,白云区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建立多元化、法治化、专业化的调解队伍。其间,明确24名镇街政法委员和402名村居党组织书记担任调委会主任,210名村居法律顾问任调委会副主任,将27名专职调解员充实到镇街司法所、法院、派出所以及部分行业性专业调委会开展调解工作,强化诉调、警调衔接。充分发挥“五老”人员熟悉社情民意、受人尊重和有信服力的优势,吸收15名“五老”人员加入调解员队伍,有效提升诉源治理工作水平。
不仅如此,白云区还明确各镇街调委会组建标准,下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引》,要求建立涵盖医疗卫生、婚姻家庭、物业管理、交通事故、商会、出租车、律师事务所等7个行业性专业调解组织和涉及批发市场、物流园、服装城等37个企事业调委会,激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矛盾纠纷化解。
全区“一盘棋”,以“智慧大脑”提升治理能力
今年4月,在2020-2021年度广州市市域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大赛中,白云区委政法委、大源街党工委《党建统领创新基层治理格局》项目获得大赛二等奖。大源村的社会治理是综合性的,用3年的时间,在党建统领下,紧紧围绕基层党建、社会治安、环境形态、基层治理、产业发展“五大提升工程”,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创新示范区。目前,该村已经成功治理了各类乱象。其中,结合扫黑除恶,重点查处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等典型案件,强拆龙口山庄金某4栋涉恶违法建筑;重拳铲除“电霸”“水霸”,专项整治水、电、气、网违规收费问题,彻底打击利益链、关系网、保护伞。同时,在全村范围内强势拆违,整治“散乱污”,打通了村里的“断头路”、消防通道,辖内7条河涌全部消除黑臭,打造2.6公里沙坑涌碧道,村内环境日新月异。
园夏村在党群文化公园内设置休闲设施供居民娱乐。储格格摄
大源村对沙坑涌周边违建进行整治并建起碧道,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资料图片)
“现在的大源村,天是蓝的,水是清的,空气里都透着舒服。”大源村村民李先生说,他现在已经选择回村创业,对于大源村的未来他充满了希望。根治了各类顽疾,改善了环境,大源村的产业升级同步跟上。大源村根据辖内产业发展情况,支持成立物流与供应链行业协会、大源电商行业协会等,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现在已与市服装个体工商协会、都瑞淘宝直播等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阿里巴巴、淘宝、抖音等大平台对接合作,打通电商直播服务链条。配合产业升级,大源村还在探索“更新改造单元”和“政府收储+更新改造”创新模式,结合村域网格划分和建设现状细分20个更新单元,确定“综合整治+土地收储+更新改造”总体模式,坚持成熟一片推动一片、滚动实施,有效推进产业升级与城市形态转变。
实际上,这样的改变不只是在大源村,通过综合整治,正本清源,红星村、望岗村、五龙岗村、园夏村等重新焕发活力。区委政法委上述负责人介绍,改变的背后,是白云各战线工作人员的通力合作和“一盘棋”战略。
笔者了解到,白云区严打各类违法犯罪,聚焦治安薄弱地区和高发警情,以零容忍态度打击盗抢、黄赌毒、黑恶、电信诈骗等问题。截至目前,白云区已重点打掉一批大案要案,案件类警情同比下降23.55%,超过全市3.5个百分点,盗窃、伤害类、涉黄赌毒警情同比分别下降28.94%、58.23%、20.22%。
白云区还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大智能电子门禁、视频监控安装、管理力度,发挥“云盾”系统作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打造区-镇街-村居三级、多部门联动综合应急指挥调度体系。已经成功搭建了数字基础平台,部署统一身份认证、地理空间平台、物联网平台、视频综合应用系统等基础赋能模块,汇聚45亿余条数据资源、3.6万路视频资源,为平台“区-镇街-村居”三级指挥调度体系及各类智慧应用提供数字资源支撑。针对防汛救灾工作,基于存量智慧建设,推动视频监控资源和三防数据共享共用,为实现应急管理指挥人员联动与调度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
目前,白云区已经构建“智慧大脑”中枢,接入2000余项数据指标,完成建设今日白云、经济运行、生态环境、政务服务等主题,及智慧教育、智慧医疗、产业地图等N个智慧一张图,初步形成了城市运行体征指标体系和城市态势呈现,实现“一屏观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