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新闻报道

大手笔提升城市品质,魅力之城呼之欲出

2021-09-26 15:40:17 来源:白云区融媒体中心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兰州考察时强调的一样,过去5年,白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城市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大气魄、大手笔加快提升现代城市品质,城市更新焕发新活力,正日益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魅力之城。

  一条条高标准谋划建设的城市道路,为白云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空间、激发了新活力。图为白云大道鹤龙段。(资料图片)谭札烽 摄

  一条条高标准谋划建设的城市道路,为白云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空间、激发了新活力。图为白云大道鹤龙段。(资料图片)

  翻开过去5年的城市发展篇章,白云城市建设持续“上新”,建设不止。5年来,白云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这些变化实实在在地记录着白云不断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

  大道如虹通四方,内通外联串联新发展

  粉刷一新的珍珠白外墙,点缀岭南灰、清新绿的“几何小方”,永平街永泰村外立面提升后,更显云山绿意;格栅线条棕白相间,鹤龙街汇金广场采用了撞色设计,夜幕降临,在灯光映衬下,一派流光溢彩……

  

  白云大道永平段沿线建筑外立面经过整饰,现已形成简约素雅的现代建筑风格。(资料图片)

  道路是一座城市的门面。曾经,拥堵成患的白云大道,被戏称为“二手车一条街”。白云铁腕整治,精雕细琢,投入10亿元大手笔推动白云大道从道路功能到景观颜值的全面提升,今年6月底实现全线通车。如今,白云大道已实现半小时通达全程,道路沿线蝶变十里绿廊,周边城区新生发展活力,新型产业勾勒发展宏图,一步步延展出白云大道科创走廊。一场大雨过后,白云大道两旁的橙色慢行道与郁郁葱葱的树木显得格外亮眼。

  一条条高规格、高标准谋划建设的城市道路,气势如虹、通达四方,让过往车主及群众津津乐道。早在2019年12月,空港大道二期及白云五线(机场高速-106国道)正式通车,就彻底解决了白云中部南北交通不畅、东西主干道缺乏等问题,为白云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增添新动力、激发新活力。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改善。过去5年,包括白云大道在内,空港大道二期、白云五线、迎宾大道延长线二期、均禾大道等27条主次干道建成通车或完成升级改造,一批新的城市交通主干道正在贯通白云东西南北。农村公路建设提速,目前已建成超1000公里。

  内通外联,白云正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目前,“十一高两快”高速公路网已基本成型,区内已有广清高速、机场高速、机场第二高速、广佛肇高速、京珠高速、北环高速等9条总里程156.4公里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就在去年12月28日,广佛肇高速广州段一期工程主线正式开通,该段连接华南快速三期和广佛肇高速佛山段,形成横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的交通要道。开通后,从白云驾车去往佛山南海、三水、肇庆等地仅需20~30分钟。

  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网络,正从规划逐步变成现实。2018年12月28日,地铁十四号线一期全线开通试运营,这是首条真正进入钟落潭腹地的地铁线路,有效弥补了白云北部地铁空白。过去5年,白云从仅有3条地铁线路到规划建设6条线路,从17个镇街地铁空白到规划建设24个镇街均有地铁,地铁运营里程达86.7公里,占老六区开通总里程333公里的26%,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一。地铁交汇纵横连接城市东西南北中,对缓解区域交通压力、推动白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铁十四号线的开通,弥补了白云北部地铁空白。(资料图片)谭札烽 摄

  地铁十四号线的开通,弥补了白云北部地铁空白。(资料图片)谭札烽 摄

  白云区住房建设交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白云在轨道、航空、铁路、公路上的建设均在加速,立体交通网络已经成型,城市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其中,白云机场T3航站楼已开工建设,未来将引入穗莞深城际、广河高铁、广中珠澳高铁和地铁二十二号线北延段(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铁路),结合T1、T2航站楼现有地铁三号线北延线,将实现从白云机场20分钟内可达广州火车东站、广州白云火车站以及琶洲地区,30分钟内通过高快速路可达老城区和天河中心区,快速接驳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及省内其他城市。

  城市更新加速度,万亩土地焕发新活力

  时间回拨到2017年初,彼时传统的汽修产业占据了鹤龙街黄边工业园的大半江山,鞋业、制衣等低端老旧厂房充斥其中,故而带来了系列安全隐患问题。白云大胆开路,在全市首次采用“土地储备+旧厂房改造+旧村庄微改造+留用地开发+拆违治乱”综合开发模式,“拆改结合”撬动项目更新落地,助推老城市新活力在白云开花结果。

  此后,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目前,广州设计之都基础设施综合开发项目施工进度近70%,累计16栋楼开工,其中12栋楼已封顶,由何镜堂院士主笔设计的“设计殿堂”也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随着项目加速落成,白云将乘势而上,实施广州设计之都扩园计划,将广州设计之都从800亩园区提升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规划研究面积达2800公顷,二期、三期扩园项目正在快马加鞭推进征拆、招商等。

  从老工业旧厂房蝶变为设计产业国际品牌集聚地,广州设计之都项目正在加速建设。(资料图片)谭札烽 摄

  从老工业旧厂房蝶变为设计产业国际品牌集聚地,广州设计之都项目正在加速建设。(资料图片)谭札烽 摄

  一方面,老工业旧厂房正在蝶变为粤港澳大湾区设计产业国际品牌集聚地;另一方面,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微改造,也促使白云焕发出新活力。

  清晨,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刚刚建成的小区口袋公园里,街坊三五成群休闲散步,有说有笑;小区里新铺设了沥青路面,楼道里整洁又明亮……完成微改造后,位于松洲街增槎路的华宇苑老旧小区活力焕发,街坊喜笑颜开。“对比改造前,小区原本零散的休闲空间得到了科学、统一的规划,新增的休闲建设区域增设了儿童游乐器材,为居民增添了便利。不少因为小区老旧而搬走的居民,最近又搬回来住了。”华宇苑小区居民晏女士说。

  2018年以来,白云共推进71个老旧小区完成微改造,通过改善小区硬件设施,增加公共空间的休闲、亲子活动功能等,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让老旧小区焕发出新活力,切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2018年以来,白云共推进71个老旧小区完成微改造。图为三元里街华园北小区改造后。(资料图片)石建华 摄

  2018年以来,白云共推进71个老旧小区完成微改造。图为三元里街华园北小区改造后。(资料图片)石建华 摄

  “做梦都没想到,村里的孩子也可以读名校。”让田心村村民林力勤喜笑颜开的是,去年12月,在推进田心村城中村改造工作上,白云联合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成立白云广附教育集团,广州白云广附实验小学(暂定名)花落田心村旧改项目。

  同德街田心村有关负责人表示,自2017年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以来,田心村改造项目稳步推进村民签约、房屋拆卸、首期回迁复建安置房建设等工作。如今,复建区内的幼儿园和老人活动中心已封顶,实现村民100%签约,村民摇号分房,喜迎新居,公办名校即将进驻,一个个民生“大礼包”陆续兑现。

  而在陈田城中村改造首期安置房地块上,起重机、钩机正来回作业,一派繁忙景象。这里的首期安置房、九年一贯制学校等多个项目陆续开工,首期商业地块、集体物业、村民住宅签约和拆除工作也同步进行。位于其西边的新市街小坪村也加速推进改造,首期复建安置房样板房开放参观,首期复建安置房正在有序施工中,预计2022年交付。

  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像绣花一样建设城市的要求,5年来,白云大地上的城中村变了,老社区新了,旧工厂活了,城市更新奏响了白云“蝶变曲”,焕发出老城市新活力,赋能白云高质量发展。

  人居环境大改善,城市品质内外兼修

  十里绿廊花开,四季风景宜人。沿着白云大道景观带前进,宫粉紫荆作为行道树贯穿全线,道路两侧分段分主题种植了凤凰木、木棉、火焰木、无忧树等多品种开花乔木,错落有致、花木繁茂,处处见绿、步步是景。

  

  白云大道永平段两旁沿线种满了乔木、灌木、时花。(资料图片)

  距离家门口几分钟的路程之内,就有一个口袋公园;公园里健身娱乐设施应有尽有,忙碌的人们在这里放慢脚步稍作休憩;绿树掩映之中、鸟语花香之间,人们尽享夕阳余晖照射下的欢声笑语……在白云大道11.6公里的景观带中,就设有23个重要绿化节点或口袋公园,不仅为周边居民休闲健身提供了好去处,还提升了城市颜值。

  天蓝水碧,柳绿花红,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城市建设结出的硕果。

  在白云湖街夏茅村,近300岁的香芒古树呈现了几十年未见的枝繁叶茂、花开灿烂、硕果盈盈景象;在石井河畔,曾经污染严重的黑臭河涌经过大力治理,重现水草丰茂、鱼翔浅底、候鸟来栖的情景……眼前所见的这一幅幅美丽生态图景,是白云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全方位扮靓城市形象,从“一片美”走向“全域美”,内外兼修。

  过去5年,我区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石井河上重现消失多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景象。(资料图片)石建华 摄

  过去5年,白云区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石井河上重现消失多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景象。(资料图片)石建华 摄

  同样的,金沙街横沙社区一河两岸,绿水繁花,重塑了岭南水乡宜居社区;嘉禾街科甲社区悉心保留传统古村落科甲水村独有的家塾文化,让老村落焕发出了新活力;同和街白山社区打造了高颜值的城中村型社区,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而石井河消除黑臭也不是个例。在白云,39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4个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石井河、新市涌、沙坑涌、白海面涌、泥坑涌等一批过去曾经污染严重的黑臭河涌,已达到V类或以上水质。就在去年,白云被评为了河长制湖长制全国10个先进县(区)之一。

  碧水蓝天下,流溪河上白鹭飞,跃进河边悠然垂钓者众,大源村的孩子在沙坑涌戏水捉虾……如今的白云处处是景:河道两侧成为了生态绿地,休闲步道、骑行绿道蜿蜒曲折,口袋公园成为村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洁净的河湖变成了靓丽风景,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我区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角落建造口袋公园,增添宜居气息。图为江夏地铁站口袋公园。(资料图片)李程光 摄

  白云区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角落建造口袋公园,增添宜居气息。图为江夏地铁站口袋公园。(资料图片)李程光 摄

  美丽源自一次次蝶变。5年来,白云共拆除违法建设40895宗,面积3088.97万平方米,总量全市第一。违建拆除,还净于民,更是还绿于民,全区拆违复绿面积达10245平方米,白云山周边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环境就是民生,水变清就是美丽,天更蓝也是幸福。5年来,白云累计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5.4万家,全区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垃圾分类新时尚蔚然成风,镇街垃圾分类示范线路、创意设计的分类投放点正成为城市风景线,抗疫英雄等变身垃圾分类推广大使,街坊邻里、党员和志愿者“站桶”指导分类投放。

  “这些都成为了城市建设逐步向好的软实力,只有精细化管理到位,才能让环境越来越好。”白云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5年来,白云城市环境变化显而易见: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绿,社区更宜居,居民笑容更灿烂。

  可以看到的是,绿色正成为白云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山水林田湖草,我们赖以生存的白云家园正变得越来越美,群众对更优质城市环境品质的期待,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