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作为我国近代十大骨伤科流派之一,拥有三百年历史的西关正骨被确立为广州市和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西关正骨手法形成于明清,盛行于清末民初,是岭南地区中医骨伤科的典型代表,过去有所谓“西关中医两行铺,冼基龙津和平路;内外妇儿骨伤科,奇难杂症妙手多”的说法。解放前,西关正骨医生设馆大多集中在荔湾区的光复路、龙津路、长寿路、文昌路、和平西路、梯云路、多宝路及十三行一带,有以善治伤科重症、大症的岭南伤科宗师何竹林、以手法理伤见长的蔡荣、李家裕、霍耀池、李佩弦等。1990年在文昌北路成立的荔湾区骨伤科医院,为“西关正骨”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西关正骨手法讲究因时、因地、因人,辨证施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治疗原则及方法,其中手法理伤、杉皮夹板和百年名药被誉为“西关正骨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