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榄雕源远流长,早在明代就已盛行,而且达到很高的水平,到了清代榄雕更是被当作贡品。但现在广州,从事榄雕行业的艺人屈指可数,工艺日渐式微,不过,有一个人却辞去工作,过着清贫生活,醉心艺术。他就是人称昭哥的榄雕艺术家——曾昭鸿。1972年曾昭鸿中学毕业后,通过考试进入广州象牙工艺厂当学徒。榄雕界的老艺人区氏兄弟创作出了新中国第一批广州榄雕精品,他们授徒很严,要求苦练基本功,三年才能出师。曾昭鸿进厂后正式拜区氏兄弟中的区宇仕为师,用了半年时间掌握了基本技法,但得不断补充基本功,素描、写生、临摹。到第三年,曾昭鸿终于出师,作为榄雕艺人的他这时老开始正式雕刻。榄雕的特征(榄核)中间是通的以镂空技法为主,在打好“基本功”的同时,还得打好工具底子,雕刻工具,刀、锯、钻、锉等都是自己打磨的。1983年曾昭鸿的两件作品“龙船”和“大宝鼎”获广州市青年发明奖,自此,佳作不断,奖项不断。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工艺品慢慢进入商品经济市场,榄雕的产值比象牙雕低,于是牙雕厂决定停止榄雕生产,1989年大部分艺人转行。
2000年曾昭鸿作出了人生里的一次重大抉择,在家专门做榄雕,彻底投入到榄雕的世界中,他打破榄雕以浮雕为主的传统,结合岭南工艺特色练就榄雕镶嵌技术堪称一绝。如今在广州城里这门手艺已面临失传的境地,曾昭鸿把手艺传给了80后的儿子曾宪鹏,他刻苦向父亲学艺,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创作了以现代的花鸟山水为主等大件榄雕作品,年轻人的思想给传统的榄雕,带来了一些新意,曾宪鹏用计算机的软件来设计图稿,父子合作雕出的优秀作品越来越多,我们希望这样一门精妙的民间手工艺不会就此失传,也希望有关部门对这个濒临失传的艺术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