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州库 > 专题片

纪录片《蒲公英》首次上线

2021-06-18 18:19:48 来源:广州广播电视台

图片

截图
由广州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纪录片节目组制作的纪录片《蒲公英》首次在网络平台上线。


纪录片《蒲公英》制作历时半年。2020年5月9月,华南理工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李莎在前往支教服务点途中遭遇车祸,不幸离世,年仅21岁。山乡里,志愿者留下了永恒的印记。主创团队深入广西山区追寻志愿者的足迹,通过校友、家人等不同视角,记录志愿者的支教故事。

图片

海报


为保持纪录片的原创性,主创团队邀请著名音乐人秋林为《蒲公英》创作主题曲《倔强的生命》。《倔强的生命》是一首抒情的民谣歌曲,由音乐人秋林包揽作词、作曲及演唱,于2020年12月17日在QQ音乐发布。详情回顾:纪录片《蒲公英》的音乐故事

图片

主创团队工作照
主创团队在摄制过程中,认识了与李莎同为西部计划志愿者、第21届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2020年12月5日,支教团队长王弘参加了“因为有你 才了不起”志愿广东12.5小时在线直播活动,讲述他和支教团成员的志愿服务故事。详情回顾:蒲公英们的故事:他说山里的孩子像星星

图片

合照
2021年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0年“最美高校辅导员”“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华南理工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李莎(已故)被评为2020年“最美大学生”。她曾在龙胜小学秋季开学礼演讲中说道:“大学培养的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我们不应该只关注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而更应该将个人小梦和国家大梦相结合。”详情回顾:支教志愿者李莎获评2020年“最美大学生”。

图片

现场
在获得李莎家人的同意下,我们为您分享李莎完整的演讲稿。
开学典礼发言稿
文/李莎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李莎,很荣幸今天能够作为新教师代表站在这里发言。

我来自四川一个偏远的小镇。古人有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我的家乡就在大巴山脚下,那里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我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度过。我没有城里的孩子有那么多良好的教育资源,但是我比较幸运地碰到了一群可爱的老师,他们告诉我:知识改变命运,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努力地读书,才能走出大山。老师的话像一团火苗,点燃了我心中的梦想--我想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尽管我身处的环境不好,但我相信勤能补拙,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2015年8月,我以达州市通川区文科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考入了华南理工大学。

我敢说没有学校的栽培,没有老师对我的引导,就没有我的今天。

四年前,我满怀理想,背负期望,带着青春的张扬和冲劲,走进了鲤鱼满塘、芒果飘香的华南理工大学;四年间,我牢记母校“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八字校训,培养了求真务实、实干兴邦的华工基因。这四年最重要的不是我学了多少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我接触到的人和事,我成长的平台让我扩大了自己的格局。

我们有很多优秀校友都在自己的领域为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因为站得更高,所以看得更远。大学培养的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我们不应该只关注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而更应该将个人小梦和国家大梦相结合。

鲁迅先生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毕业之际我也没有马上就业,而是选择成为一名志愿者。因为我深知在祖国的西部,在偏远的基层,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就像曾经帮助过我的人一样,我理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看似渺小却又足够坚定的力量。

同学们,你们今天比我更加幸运。龙胜小学作为百年老校,熔铸了博大精深的校园文化,积淀了丰富厚重的人文底蕴,同时也是全县唯一一所县直小学。比起同龄的孩子来说你们的起点并不低。这里不光有舒适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还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在这里书写出自己灿烂的人生篇章。

青春不怕闯荡,梦想只争朝夕。从学生到老师这个角色的转变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考验,更是对我的激励。我还记得七月份刚到这里,莫主任、蒙主任对我都照顾有加,让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年轻人第一次感受到龙小人的热情与温暖。我十分认同龙小一切为了师生的幸福发展成长的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也希望自己在龙小这个幸福的大家庭能够快速成长。“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这不仅是我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时的庄严宣誓,更是对自己内心的郑重承诺。我一定时刻铭记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严格要求自己。

最后,祝愿大家在新的学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谢谢!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