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弘广东志愿者2020-12-12
在12.5国际志愿者日“因为有你,才了不起”2020志愿广东12.5小时在线直播中,我们邀请了来自六个领域的六位志愿者相关人士,结合他们自身的人生经历和故事,为百万网友带来“人生应当有志愿”主题分享。
西部计划志愿者、第21届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长王弘正是我们直播分享嘉宾中的一位。接下来,请看现场视频与文字,与王弘一起,通过“愿望”、“回响”、“星星”、“旭日”等关键词,思索志愿的答案。
他,一个把星星送给孩子们的
西部计划志愿者。
他把机器人、5G、3D打印机的世界带给孩子们,
在一学期里制造出一辆AGV小火车。
他是第二十一届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长。
他是王弘。
大家好,我是王弘,我是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
说真的,我并不确切地知道“为什么”,但是我知道,远方那片陌生的土地正在召唤我,我想去看看那个不一样的中国。
我也知道,这一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但是这些意义和价值究竟是什么?对于那时的我来说,非常朦胧。
或许,吸引我递上报名表的,正是这份“不知道”。那些意义和价值,必须当你脚踏在西部大地上的时候,才能够真切地感知。
于是就这样,带着满腔热情和许多问号,我来到了广西龙胜。
龙胜是一个山城,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整个县城都被山包围着,田地大都是梯田,朴素的房子建在山坡上,掩映在一片绿色之中。我对龙胜的最初印象,就是这样视觉上的美丽冲击。
当我们到达目的地,开始开展志愿服务项目的时候,我才逐渐开始了解这座山城里的人们,准确地说,是这里的孩子们。
愿望
关于龙胜,我要讲的第一个故事,是一个小女孩的故事。
这是我们在龙胜开展第一个志愿服务项目“七彩假期”时,遇到的小女孩。
这个小女孩开朗阳光,经常和我们一起打羽毛球。当我们采访她的时候,问她一个人在家害不害怕,她说不害怕,找一个大音箱,放一些音乐,DJ起来嗨起来就好了。
我们当时就觉得,这个小姑娘好可爱!可是当我们再问她“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的时候,答案却不是音箱。她先停顿了一下,然后用不符合她年纪的口吻说她想要一个完整的家庭。
在七彩假期两周的时间里,孩子们这种不符合年纪的表达,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还记得,我们后来去学生家里家访时,和我们在城市里家访碰到的情形很不一样。去的时候,他的父亲沉默地坐着,反而是那个稚嫩的孩子,忽然在家里忙碌起来,努力地招呼我们。他们就是这样,时不时会流露出掩藏在他们天真单纯表面下的,超出自己年龄的成熟。就像我同伴说得那样,他们成熟得让人心疼。
尽管这种成熟,也在情理之中。在这里,只要留意你就会发现,那些打着赤脚在水泥地上跳皮筋看起来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的背后大都有一个破碎的家庭。他们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父母为生计远走他乡,对于龙胜这样的偏远山村,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说实话,来之前我们没有想到,他们是如此地阳光开朗。但我们更没想到的是,他们并不在意“留守儿童”这样的社会标签,甚至有些小孩子会把这个称谓看作是一种特权,因为这会使他得到更多的补助。
但是他们真的不在乎吗?不是的。
当我们聊起他们的父母时,他们总会展现出一种失落,甚至有的孩子会哭泣。
的确,政策慢慢变好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能够被保障了,但孩子们更为缺乏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陪伴。在那些坚硬的外壳下和明媚的笑脸下,终归掩藏着一丝脆弱的阴影。
正因为此,从2013年起,华工研支团就在龙胜镇小开展了爱心教室计划。这样的一个教室,把助学从单一经济上的资助转向精神思想上的关注及引导,我们每周会开展两次这样的活动,通过课外娱乐活动、课外教学辅导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每逢重大节日也会开展庆祝活动,如中秋节派送月饼;冬至包饺子包汤圆;元旦自制新年日历等。历时7年,爱心教室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品牌项目。
爱心教室活动
在夏令营期间,为了更多地陪伴孩子,我们每天会陪伴孩子们回家。当我们的思想课堂、阅读课堂、科普课堂很难走进他们内心的时候,我们把课堂移到了送他们回家的路上。秧地、木林、大寨、东寨,这四个最近也得走半个小时的村寨,是我们志愿者结束一天的课程后必走的地方。我们拉他们的手,和他们唱歌,聊他们的小愿望,鼓励他们的小想法,告诉他们大山外边的世界,然后把他们安全送回家里。现在,我很怀念那段时光。
我知道,这些小小的志愿行动并不能够真正取代父母的陪伴。但是,当孩子们沉浸于趣味游戏和手工,在心理上得到的满足;当他们包汤圆送月饼,感受到更大的家庭的温暖;当他们和我们谈天说地,终于有一个人可以倾诉的时候……我想,在他们心中的某一处小小裂痕,一定被悄悄地缝补上了。
回响
随着志愿服务的越来越深入,我越能感受到当初那种驱使我来到这里的力量: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最最切实的帮助。
在服务的一年里,我分管整个志愿者组织的助学工作,我们每学期都要完成已资助学生的回访、送款和部分待资助学生的家访,这一任务,让我们走进了大山的深处,真正看到了西部山村的模样,看到山村里的家庭,山村里的孩子。
家访路途中
有些家访的村落确实很远,最远的一个乡镇离县城有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再到村里还要再走多两个小时路,有些地方的班车一天只有固定的两趟,错过了就没有了。有人说这么远,这么费力干嘛还要家访呢?因为,就我们家访的情况来看,很困难很困难的家庭真的存在,我们必须了解这些家庭的所有情况,把不多的资助款给到最需要帮助的学生手里。
举几个我们家访的例子吧,我们见到过有的单亲家庭里,残疾的父亲仅靠一己之力供养自己的父母与孩子;有的家庭已经负债累累,却不得不继续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有的家庭在一场山火中失去了自己的房子,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有的孩子甚至已经没有了父母,与没有什么劳动能力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这些都是最最真实的例子。
志愿者们家访过程中和孩子的家人聊天
我们队里的一个同学,临走的时候还发了朋友圈,觉得家访的次数太少了,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但其实大家的精力是很有限的,我们这一年一共家访了18次,让37名学生得到了资助,从16年开始累计资助了120余人,每学年送款16万余元。
这些资助款,来自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他们是心守家园的捐助者,是华工的老师,是许许多多愿意帮助这些孩子的人。
每当看着资助人写给孩子的信,看着孩子的回信,以及不怎么会写信的孩子画的画,我都觉得深受感动,在这些志愿服务中很能感受到一种单纯的快乐。
最令我感动的,是一个小男孩。当时,我们在镇小开展小心愿活动,按照惯例,我们请他们写下自己的心愿,再找华工的学生来帮他们实现愿望。在很多想要自行车、衣服、鞋子的心愿卡里,我们发现了一个特别的愿望,他说,他的愿望是为灾区的孩子捐一件衣服。我觉得很欣慰,感觉我们的关爱引起了孩子的共鸣。
这也是我们希望他们学到的感恩方式——不是用优异的成绩或什么别的东西来以物易物,而是当自己的心愿被实现以后,愿意去聆听他人的愿望。
星星
支教这一年,我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中学做一名高中老师。
我教的是高中的通用技术课,大家知道通用技术这门课吗。在学生眼里,这门课是最副的副科,但它反而给了我很多发挥的空间。我在课堂上和他们聊新的科技;在课堂外给他们办科技社团;休息的时候,就和他们在球场打球。
教一门副科并不容易,需要花很多功夫才能做好。我总要在有趣和有用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因为没有考试或者学业的压力,前一天和你在球场上打的热火朝天的球友,第二天在你的课上就可能睡觉,交情好像在让他听课这方面并不起作用,他们只会凭着兴趣听课。
和学生打球
讲到一些机器人、5G、3d打印机,无人驾驶汽车等等,他们总是很活跃,能给你很多的反馈,你也就可以因势利导讲很多他们可能需要、同时你也很想讲的东西,比如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日常生活中常见产品的制造方法、有趣的专利发明与科技创新等等。其实那个时候,看着他们在班里齐刷刷望着我的专注目光,感觉我就像是被星星包围了一样。而和星星交流,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大多数的时候课上还是很活跃的,但也会遇到一些让你很失落的时刻。你看得出来,他们对于这些科技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很浅的层面上。对于这些科技,他们没有办法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亲身感受到,因而只能通过一些短视频来了解。因为没有实操,有些内容很难深入地去讲解。
比起单方面的讲解,他们更喜欢上一些实验课,所以,我在下学期的课程中增加了很多实践的内容。印象很深刻的是,让他们用乐高来做桥梁的结构设计,很多从一开始跟我抱怨不可能的同学,在两节课过后都成功搭起了各式各样的桥梁。等到下节课再去讲解他们自己的桥梁结构的时候,能看得出来他们很有收获。
这一年我很幸运,我拥有了一个带着学生参加市里的创客比赛的机会,连续一个月,我每天晚上都给他们做一个多小时培训,他们八个人两个小组认真准备时的努力、赛前的紧张我都看在眼里,虽然最后只拿到了市三等奖的成绩,不过学校第一年参加,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就能拿到奖项,还是让我挺受鼓舞的。
创客比赛获奖学生合影
下学期开学后我问班主任老师要了晚自习,给六个班分别做了一个简单宣讲来讲解我想要在学校开办的创客社团。其实没别的,我想让大家,尤其是感兴趣的同学对于科技这个课题可以不停留在短视频或者课本上,希望他们可以通过编程、通过动手制作来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更好地理解我上课的一些内容。
创客教室
最后,我带着他们在不到一学期的时间里做了一个AGV小火车,并且拍了一段短视频,来送别学校里的另一位志愿者女老师。
在龙胜中学的志愿服务,让我找到了第三个答案:作为支教志愿者,我们最大的价值就是向乡村传递视野。陪伴也许是一时的,资助可能是有限的,然而对知识和未知的好奇心,却会化为他们目光中的星星。这是我能送给他们的最好的礼物。
旭日
最后,我要说一下我们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的小伙伴们。
我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前面讲到的这些事情的。在支教的路上,我体会到了团队的重要性;在苦难面前,我明白了什么是战友情谊。女支教老师有时候会被学生气哭然后和我们抱怨,有时候又会被学生唱给她的歌感动;男支教老师有时候会发他下河摸鱼的照片,邀我们周末一起喝酒聊天。我们一起坐着班车上山下乡去办活动,一起家访需要帮助的孩子,团队里每个人的支教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会在工作上给你帮助,在生活中给你力量。
在龙胜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们一起为国庆录制视频
然而,在这一年也有不愿回想起,也不愿意发生的事情。我们的同伴李莎,因为一次意外的车祸,永远地留在了那座大山里。
她是一个优秀的女孩子,一个对生活抱有热忱,开朗率真,无私奉献着自己青春的伙伴。
我们还记得,她教孩子们唱《虫儿飞》。
还记得她一天天陪伴着单亲重组家庭的小女孩,让她打开心扉、变得开朗。
还记得她拿着彩纸折成的花,对队友们说,那是孩子送给她的礼物。
李莎参加龙脊梯田丰收节
她虽然年纪最小,但是我们叫她“莎姐”。刚到夏令营的时候,我们只能自己劈柴烧火、买菜做饭,莎姐每次都是主动请缨的那一个。我们还记得她的手艺,她炒的茄子和南瓜,擂辣椒皮蛋,那是永远难忘的味道。
疫情之下,她原本可以选择不回到龙胜,但她永远地回到了大山里,却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她留给我们的,是一部支教志愿者纪录片《旭日东升》,是无数篇饱含热忱写下的公号文章,是孩子们和她在一起的笑声,是我们永远的回忆。
李莎和孩子们在一起
对于我们来说,那是一段难以走出来的阴郁的日子,所有的惋惜与无助在那一刻积聚在每个人的心中:工作停下来了,生活,仿佛也停滞了。
在她刚离去的那些日子里,我们都来到县城,我非常清楚得记得我通知这一噩耗时,他们每个人的反应。我们真的是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才能打起精神完成自己未完的使命。
后来,在六一儿童节的前几天,我们在她支教的学校龙胜小学办了一期爱心教室,这也是她生前和我提到过的一个想法,算是了却了她的一桩心愿吧。
和学生们的合照
当我的支教结束的时候,我有一种踏实的感觉。
这一年里,我开始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从一个比赛里面的被指导者变为指导者,从一场高考里的考生变为监考老师,我从一个吸收者变为给予者。当我转换角色,再去回望自己过去的生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现在,当你再问我,为什么去西部?
我会告诉你:看到那些和我们并肩走在田埂上的孩子了吗?看到那些虽然贫穷却惦记着他人的孩子了吗?看见那些眼睛中闪着星星的孩子了吗?看见那些把一切奉献给这片土地的可爱的战友了吗?这一切都是答案。
但最重要的是,在这份志愿中,我收获了一种踏实的感觉。
正因为此,我会告诉大家:人生,应当有志愿。
如果你要问我,志愿究竟是什么?
我想,志愿是一种方向,它决定了你人生的走向。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希望将自己平凡的一生投入到对社会有价值、对个人有意义的一切美好事物之中。
最后,我想借着这个机会,再次表达对我们的朋友李莎最为深沉的缅怀与最为崇高的敬意,她的离开就像是一颗绚烂的流星划过,希望她这颗流星,不止让人看到了她的美丽,也能看到她所为之奉献的志愿事业的美丽。
我想,在她离开的时候,一定有着和我一样的想法——
志愿者,在我的人生中有这样一段经历,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