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2日,著名雕塑家、美术教育家潘鹤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5岁。潘鹤是中国杰出的雕塑家、美术教育家、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代表作有《艰苦岁月》《开荒牛》《珠海渔女》等。在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潘鹤创作了100多座大型户外雕塑,分布在国内外68个城市,60多件中型雕塑被国家级美术馆及博物馆收藏,屡获国家级最高奖项。2005年,《岭南星空下》节目组拍摄采访潘鹤先生。今天,让我们跟随光影的印记,追忆潘鹤先生的人生故事。1925年,潘鹤在广州出生,父亲是当时的大律师潘铁。1938年,潘鹤跟随家人到香港避难。在这里,潘鹤遇上了表妹阿咩。
#点击视频观看#(拍摄于2005年)
“当时的艺术家是最被人看不起,最没有地位的。是不是永远让人看不起呢?我是不服气的。”潘鹤说。潘鹤从此专心进行艺术创作,艺术精进,声名鹊起。1949年,他放弃了到美国波士顿美术学院深造的机会,从香港乘坐火车回到广州。第二年,他报名就读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他的雕塑创作迈进新的台阶。1977年,潘鹤被选为广东省美协副主席,任广州美院雕塑系主任、副教授。然而当时全国雕塑毕业生都面临出路问题。有人建议雕塑专业可转型向工艺行业服务,如牙雕、玉雕。而此时,潘鹤却提出了不一样的建议…
1982年,潘鹤成为全国城雕规划组第一届艺术委员会的委员。依托广东改革开放的地缘优势,潘鹤在珠三角开展了城市雕塑探索,《珠海渔女》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城雕之一。1979年,广东省珠海正式建市并于次年被国家批准为经济特区,如今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当时的珠海市政府意识到,要吸引外资,吸引游人,首先必须对城市进行规划和改造,于是邀请有关美术家前往考察,潘鹤是主要专家之一。在创作《珠海渔女》之前,潘鹤和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师生已经为珠海市的石景山公园创作了一批雕塑。而《珠海渔女》,在设计之初就被定位为珠海市的城徽。与此同时,另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也意识到城雕的重要性。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中通过了由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1981年,深圳成立了城市雕塑办公室,“可以说,雕塑见证了深圳城市的发展。”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说。潘鹤受邀为深圳市委市政府大院建一座雕塑。然而,当时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原意并非做《开荒牛》,而是一座莲花喷水池。为此,潘鹤说了这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