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岭南文化当中,
沉沙戟影,忠实纪录,精彩呈现。
近期,我们推出特别策划——影像广东。
1978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对学子来说,恢复高考无疑等于是恢复了青春的记忆,有了重新掌握命运的机会。1978年,对暨南大学来说更加是意义非凡,正是在这一年,停办了八年之久的暨大,终于复办了。
经过半年积极筹办,1978年10月16日,复办的暨南大学正式开学了,全校师生员工隆重举行开学典礼。
1978年,开学典礼盛况。
曾任暨大副校长的贾益民,是暨大复办后的第一届学生,谈到当年情景,他至今仍感到激动。
贾益民说,“当时开学典礼还记得很清楚,因为那一天是比较特殊的日子。当时是在暨大的老礼堂举行,场面非常热闹。”
杨启光也是七八届学生,印尼归侨。他说自己虽出生于印尼,但暨大对他来说很亲切。暨大复办的消息让他欢欣鼓舞,因此他报考了暨南大学。
1978年,开学典礼盛况。
对于开学典礼那天的事情,他印象深刻,特别是开学典礼当晚,有一场相当有东南亚风味的晚会表演。
杨启光:"整个会议开了两个多小时,但是秩序相当好,礼堂环境不太好,椅子坐得很不舒服,但大家基本上都没动,从头到尾,气氛都很热烈。”
隆重的开学典礼标志着历史终于掀开了新的一页,让这座百年侨校在1978年迎来了春天。当时,叶剑英元帅亲笔为暨南大学题写校名。
暨南大学十分特别,这不仅因为它是华侨大学,更因为它富于传奇色彩的百年历程。
暨南大学的前身是南京的暨南学堂
暨南大学建立于1906年,相继在南京,上海等地辗转办学,但因时局动荡曾多次停办。新中国成立后,华侨子弟纷纷来国内求学,重建暨南大学的条件已经具备。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设立了中文、历史、水产、航海、矿冶五个系和预科,面向海外,港澳招生。
1964年,化学系首届毕业班合影。
杨启光说,“暨南大学的首批学生,就是来自爪哇岛的侨生。那是在清末,辛亥革命前夕。我们那边有些老人本身就是暨大校友,比如我们当地比较有名的华文报纸,当时叫做《星报》,主编就是从暨大毕业的,他是第一批从暨南大学回来的大学生。”
”
1907年,第一批21名侨生抵达南京。
暨南大学选址广州,是由暨大的侨校特色决定的。广州毗邻港澳,东南亚地区,是侨生集中的地点,方便侨生归国求学。从此,暨大开始了它在广州的历史。
当年位于石牌的暨南大学,被一片荒地农田包围着,四处可以听到蛙鸣虫叫,教学生活用房寥寥可数,办学条件相当困难。暨大附近的生活配套比较单一,有百货商店一家,理发店一家,缝衣店一家等等,都是稀稀落落的商店。
建设和美化校园是当年暨南师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1959年冬,学校决定组织一次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建校劳动,就是修建明湖。明湖现在成为了暨南大学的一个景观,也是许多暨大人忘不了的回忆。
暨南大学明湖
如果说有海水处即有华侨华人,那么有华侨华人处即有暨南学子。暨大的校徽是蔚蓝的海水色,它的办学使命是“声教迄于四海”。暨大是一所面向南洋,为海外华人华侨而立的大学。或许正是因为这个,暨南大学伴随着新中国的历史,经历了一波三折的考验。
1970年2月初,因时局动荡,暨大曾在一夜之间停办。
其中,中文、历史、数学、物理四系合并到广东师院(即现在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生物两系合并到中山大学。外语、外贸两系合并到广州外语学院。化学系、学校机关和直属单位合并到广东化工学院(该院后来合并到华南工学院)。
1964年,新闻专业首届毕业生在旧图书馆前合影。
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也被瓜分,暨大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流离命运。当时,暨大校园暂时成为第一军医大学的教学地方。
后来,由于叶帅和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第一军医大学积极配合,腾出了第一批教学大楼,办公大楼和若干学生宿舍,教工宿舍,饭堂等。因此,暨南大学能在当年秋季顺利招生开学。
暨南大学的正门是一个巨大的白色拱形标志性建筑,题写于上的校名“暨南大学”是四个金色的大字,字体端庄清秀,透着几分儒雅和英气。这是叶剑英元帅在1978年3月30日的手笔。据了解,叶帅对题字十分认真和慎重,一连题写了七次才最后定稿,可见他对暨大建设的重视。
暨南大学校名
暨大成立了复办筹建办,各系成立了系筹建小组。老师们一边在其他学校上课,一边准备暨大的筹建工作。
当年负责教授遗传学的陈光耀说,“当时是乘坐公共汽车来暨南大学参加筹办工作。途中要转车,由14路公交车转到22路公交车。”
陈光耀说,“我们这样跑了一年多,没有办公地方。全校第一次召开筹办会议,只有五十多个人。我们在一个旧的招待所里,开全校的筹备会议。每次到这边来,中午要休息都没地方,就是在桌子上铺着报纸睡一睡。
暨南大学的学生生活
为了加强暨大的师资力量,中央组织部专门发了一个文件,从全国各省市选调300名骨干教师支援暨大,有许多著名专家学者都是复办初期调进暨大的,比如生化专家任邦哲,眼科专家李辰等。经过艰苦的筹建工作,在省委的大力支持下,暨大终于开学了。
这一年,暨南大学的报名情况非常热烈。
在七八届学生中,来自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的侨生,占了一半的比例。侨生们怀着爱国热情回来祖国念书,参加祖国建设。
暨大复办第一年,教室是临时搭建的平房,厕所改建成实验室。在七八届学生的印象当中,这一排教学平房的顶盖只是油毛毡。
陈光耀说:“我教遗传学,DNA模型都是我自己用两条铁线弄起来的,成为教具。”
1978年暨南大学课堂
由于当时军医大还在暨大校园,暨大校园出现了两个学校共用一个校园的奇特景观,一边是穿着洋气的平民侨生,一边是穿着军绿色的操练兵。
倪列怀:暨大有小卖部,军医大也有个小卖部。军医大的人不常来暨大的小卖部买东西,但暨大的学生经常跑去军医大的小卖部买东西。”
1978年暨南大学课堂
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都非常高涨,在熄灯之后,有同学会在走廊或路灯下背英语单词。而老师们也几乎把平生所学所知都传授给这七八届学生。
学生戏称七八届是独根草,上无师兄师姐,下无师弟师妹。享受着独生子女般的全部宠爱。
1978年暨南大学课堂
1996年,暨南大学被列入重点支持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大大提升了暨大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华侨最高学府”。
“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迄于四海。意为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