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国团 (1937-1968) 在比赛当中
改革开放四十年,
广东体育在时代转折中急流勇进。
《岭南星空下》推出特别策划——广东体育精神。
“国球”是怎么风靡全国的?
众所周知,乒乓球运动并不是起源于中国。
20世纪初,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板在日本看到这种新鲜的娱乐方式,于是买回一些器材摆放在店内招揽顾客,还亲自挥拍示范。那时,谁也没想到,这种在木板桌上来回跳动的白色小球,后来竟会风靡全国,甚至被称为“国球”。
上海和广州是乒乓球在中国发展的两个重镇。然而,旧社会并没有给这项运动留下太多的东西。当时,打乒乓球的人比较少,场地也都是一些私人开设的乒乓球房,没有其他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情况得到改善,乒乓球成为一项全民热爱的运动。进一步说,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乒乓球所扮演的角色并非只是一种运动而已,它代表着一种不断进取、顽强奋战的民族精神。
而这种精神的传播,源于一次比赛。
容国团夺冠
1959年4月6日,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决赛中,荣获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自1927年举行以来,中国第一次赢得世界冠军的光荣称号,也是中国运动员在世界锦标赛中获得的第一个冠军。
这场比赛,一共吸引了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队、超过二百四十名优秀选手参加。
容国团童年照
容国团,祖籍广东珠海,1936年生于香港。由于家境贫寒,他很早便辍学到渔行打工。后来,香港工联把他招进了康乐馆,负责门卫和管理器材的工作。于是,容国团利用别人不打球的时候练球。
这位少年的球技突飞猛进。1957年,香港举办了乒乓球锦标赛。17岁的容国团代表年轻的公民队参赛。他一路过关斩将,取得决赛权。
195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国人对冠军的呼唤显得更加迫切。
容国团和父母合照
当时中国乒乓球界提倡“快准狠”的打法,容国团富于变化的球路被认为是打小路球,不能代表中国人的打法。而容国团擅长的发旋转球,则被戏称作“三脚猫功夫”,但容国团依然默默地积蓄力量,等待着。
随后,容国团代表广州队,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九城市乒乓球赛,并获得了冠军,实现了他的目标,容国团很快便入选了国家队,开始备战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容国团是南派的代表,他的打法灵活多样,搓、推、挡,样样都行,在连续进攻上他可能比不上对方,但是他具备南方人的特殊优势,那就是灵敏、多变、睿智。同样的手势,对方猜不到他到底是转还是不转,让对方始料不及。
北京队的基本功比较扎实,上海队是速度比较快、凶狠,而以容国团为代表的广东队的打法是稳中多变。通过集训以后,中国队参加世界锦标赛的实力有所加强。
容国团(左二)
对于这次世乒赛,中国队本以为在男团项目上的胜算会大一点。但是,在与欧洲强队匈牙利争夺决赛权的时候,中国队意外地输了,大家只能把希望放在单项比赛上。幸好,男单前八名的争夺战中,中国队员占了一半的名额。
然而这份高兴仅仅持续了两天,在四名进入前八的中国选手中,有三名在第六轮的单打循环赛中惜败,只有容国团一人战胜美国的迈尔斯,挺进最后的决赛。
消息传回来,全国人民的心都悬在了嗓子眼上。当时广州全城几乎都在讲乒乓球,都在讲容国团和这场球赛。
西多(左)
当时的电视直播并不先进,大家获取消息的途径主要还是电台。大家都屏住呼吸听着台的声音:“这里,大家看到的是争夺世界男子单打冠军的实况,我国选手容国团,遇到了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匈牙利老将西多。”
对于这场比赛,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将是被称为“巨无霸”的西多取胜。当时大家信心不足,容国团也没什么底。有人建议容国团多打些侧旋球,因为侧旋球有利于扣球,可以制止对手。
而在外界看来,容国团则根本不可能赢西多,西多是老将,在前面又曾赢过容国团。而容国团只说了他那句影响了一代人的话:“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一开场,容国团采取进攻打法,但是西多是老将,防守严密,容国团并没有占到优势。这时候,容国团突然下了决心。他认为进攻对策不奏效,就改变战术,这个战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改变,而是突然一下子改变一个打法,完全变了。
容国团和队友在交流
容国团改用搓球,这种打法通俗来讲就叫“磨洋工”。
场上的氛围一下子完全变了。本来是容国团处于下风,然而西多对这种打法没有应对措施,一下子就被解除了武装,完全没有信心了。
经过四个回合的艰苦奋战,容国团以3:1战胜了对手,终于赢得了世界冠军。这一胜利,使日本失去了连续五届占据此项目世界冠军的优势。
在象征世界乒坛男单最高荣誉的圣·勃莱德杯上,第一次刻下了Rong Guotuan China的字样。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容国团站上颁奖台
在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个世界冠军的意义已超越了体育。它振奋了人民的信心,鼓舞了群众的志气,全国上下都散发着一种自豪的情绪,各行各业也竞相学习容国团“敢说敢做敢拼”的风格。
“人生能有几回搏”至今仍是许多人的座右铭。容国团手捧鲜花奖杯的照片迅速登上了所有华人媒体的头版。周恩来总理将容国团的冠军和十年国庆列为1959年的两件大喜事,亲自将中国生产的乒乓球命名“红双喜”。
每逢外宾来访,容国团更是参加国宴的常客。中国乒乓球队成为国家领导人集体接见的第一支队伍。容国团的命运已经和中国乒乓球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容国团的改变,也意味着中国乒乓球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