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黄埔村乞巧节文化节开展,至今已有11年历史。
这个乞巧文化节由数个队伍组成。其中,横沙罗公祠乞巧组是里面的活跃成员。
罗公祠乞巧组工作室
罗公祠乞巧组最年长的巧姐是七十六岁,最年轻的五十多岁。她们当中,有本地横沙人,也有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三四十年的横沙媳妇。
1965年春节,罗公祠巧姐们合照。
罗公祠乞巧组的工作室位于横沙书山街的私塾里,面积约三十平米。平日,这是巧姐们的工作室,而在乞巧节期间,它摇身一变成为了展厅,摆放着巧姐精心制作的巧物。
她们善于变废为宝。废弃物品经过她们的加工后,几乎都能变成你意想不到的手工艺品。
精美人物公仔
泡沫饭盒、吃过的花甲壳、开心果的壳可以做成花瓣;花生壳可以做成屋顶上的瓦筒;纸片箱中间的凹槽部分可以做成屋顶……在这些巧物里面,罗公祠乞巧组的巧姐们最擅长做灯笼。
废弃纸皮制成的“屋”
由泡沫、纸片等材料制成的杨桃树。
每一年,罗公祠乞巧组的巧姐们都要做上几百个灯笼。灯笼的材料多数是二次用纸,比如废弃的红包、卡纸等等。将废弃物品制成灯笼的概念,罗公祠乞巧组的首创。
每一年,罗公祠乞巧组的巧姐们都要做上几百个灯笼。
制作一个灯笼的耗时,最少也需要4个小时。为了提前完成这些灯笼,罗公祠乞巧组的巧姐们往往要提前半年开始筹划。
巧姐们自己剪制的七仙女彩光走马灯
除了灯笼以外,罗公祠乞巧组的其他作品都有很高的人气。
这些作品都涉及了热点话题。比如在2008年——“奥运年”所制作的奥运元素作品。而今年,巧姐们更是契合环保主题,创作了“稚童戏鱼”,表达了人与大自然和平相处的美好愿景。
新作《稚童戏鱼》
负责筹划这些作品的带头人是莲姐,她会亲自参与创作当中,同时张罗着罗公祠乞巧组的大小事情。但令人难过的是,在今年乞巧节前夕,莲姐发生了意外需要入院治疗。但莲姐并不担心。
罗公祠乞巧组带头人莲姐
因为多年的默契,巧姐们仍然有条不紊地进行准备工作。
“我们会努力完成莲姐的想法,为今年乞巧节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罗公祠乞巧组的巧姐们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