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一座城市的认识,会用什么来丈量?
多数人会去参观景点或品尝特产,以此去认识一个城市。当我们想进一步了解城市文化的精髓,往往要在市井中探寻。
1921年,广州工务局规定广州所有建筑的冷巷、通道、门口、屋距,宽度不能低于75公分。现在广州的解放北路,有一条宽度仅有65公分的行人过道。它的两边由两道普通的人行道交接。这里有一个景象,多数人在踏入此路时,都不约而同准备侧让的姿势。
上下班高峰期间,这里人来人往。
原霍公馆门前檐蓬位置。
此台阶原来有7厘米高。
由于过度集中踩踏,现被磨剩4厘米。
四牌楼街景一角 # 图片来源网络#
清朝中叶时期,有一条四牌楼街。每年的正月初一至上元节期间,店铺和附近的民居悬挂起各式各样的花灯,是当时著名的“灯市”。四牌楼街聚集了市井坊间的商业文化活动,其中,有一座多层建筑,它是民国赌王霍芝庭的公馆。
原霍芝庭公馆。
在人民政府接管广州后,这段路改名为解放路。1994年,解放路南北主干道将进行拓宽,由于公馆花园占地面积覆盖到规划路面,为了执行扩路工程,在拆除花园围墙之后,留下檐蓬之间的道路。这条窄小的通道,有着“难以相处”的脾气。宽度仅限一人通过,人多的时候,要排着队伍按顺序通行。
为了让行人通行更便利,道路公司打算拆除这条路。
路人相互侧让的身体默契,形成一幅生动的城市景象。
这时候,有老街坊提醒,据闻在人民政府接管广州的时候,霍芝庭后人以“一元”把公馆卖给政府。但有一个要求,不能拆除、不能改建。
道路公司工作人员听闻后,前去档案馆查证。他们查询到,此事曾在五十年代间登过报纸。道路公司为守此承诺,在扩建人行道路的时候,留下了门前檐蓬侧面窄小的过道。
广州
契约精神
广州人有一句经典话语:牙齿当金使。
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城市灵魂。随着时间的沉淀,变成了历史的芳华。道路虽小,尊重为大。这些市井坊间的信诺,形成了一种民风。这种风气打造了一个城市的精神灵魂。
体现广州契约精神的故事,不止这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