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9日,长塘镇苏光村地处山区,耕地有限,传统农业产值低,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精准帮扶下,该村全力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通过打造智慧农业新模式,为该村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子。
在苏光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鸡鱼共生的立体鸡舍鱼塘,自动排水降温的“智能牛舍”,由微生物分离粪水灌溉的韭菜种植田等采用绿色循环技术手段的生产模式,全方位展示了该村新型农业发展。据了解,为了让智慧农业生产模式惠及到每一位贫困户,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驻村工作队通过资产打包的模式,帮助贫困户以牛苗、鸡苗等原始资料和相应的委托管理费用作为“资产”,打包入股到苏光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的生产经营中,并从中获得收益。
驻苏光村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杨昊
贫困户+村集体+合作社三者共同运营方式呈现了现在的智慧农业基地这个项目,然后里面的所有的扶贫基金和资产投入到基地建设和贫困户购买生产材料,每年给每户贫困户增收2000- 3000元不等,通过这个方式增加了村集体和贫困户的收入。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自2016年对口帮扶苏光村四年来,坚持“造血”式可持续脱贫思路,通过发展猕猴桃种植基地、光伏发电、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等产业项目帮助该村贫困户和村集体增收;通过建设村党群服务中心、卫生站,以及实施村道硬底化、修建桥梁等其他民生工程为该村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截至目前,苏光村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贫困人员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以上,完成了省定贫困村出列,全村贫困人口退出目标。
苏光村村民周美香
我们深圳帮扶队每年让我们养鸡养牛种茶帮我们家一-年增收1万块钱,家里有两个小孩读书就有钱了,家里生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