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源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坚持新发展理念 助推河源乡村振兴

2021-06-24 12:13:40 来源:《河源日报》2021年1月3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主题主线,必将带来农业大发展、农村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推动河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统筹规划,以乡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村整体实力大提升

振兴乡村产业,提高乡村收入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产业兴旺才能促进更多方面的发展。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紧紧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生活富裕。因此,乡村振兴要坚持以发展产业为重点,以乡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乡村整体实力大提升。一是重视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作为乡村支柱产业和主要经济来源,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盘活闲置的集体资产,开展集体土地整理、宅基地复垦、土地流转等,挖掘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二是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开展农村劳动力务工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增收渠道。要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增加其附加值,提升农产品销售的利润。三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农民经营性收入来源。要积极发展新型农家乐,着力打造田园综合体,将红色旅游、农村生态旅游发展成为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谋划推动农业+互联网、农业+旅游休闲观光等新业态的发展,打造一批特色旅游乡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结合实际,通过人才培育路径引领乡村振兴

乡村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乡村建设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参与。要坚持以当地农民、本土人才为主体,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家乡的人更有信心,让那些从外地引进的人才更有奔头。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形成爱才惜才的氛围,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广大党员干部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二要坚持做好乡村儿童基础教育和成年农民职业教育齐头并进。一方面严格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能够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在部分经济发展较好乡村,提升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乡村职业教育振兴,组织更多的青年和中年农民接受专业化的培训,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种养和经营能力,掌握职业技能,实现传统农民向现代职业农民的转变。三要优化工作环境,吸引人才安身基层。应结合实际,出台一系列保证基层人员待遇的激励性政策,比如制定明确的晋升通道和奖励机制、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创业环境等,以开放的政策措施,推动基层待遇的提高,吸引外来人员到农村就业创业、投资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三、优化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农村面貌大改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化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例如和平县大塘面村近几年来在上级帮扶单位以及有关部门的政策、资金支持下,逐项建成村道硬底化工程项目、村级水圳水利工程项目、村级河堤挡土墙工程项目等,积极推进大塘面乡村公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农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灌溉农田、防御水灾,以及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深受村民好评,提升了村民群众的幸福感。由此可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在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强优化农村道路。加快实施通村组硬化路建设,打通乡村发展中的交通“栓塞”,确保公路、村道延伸至每家每户,畅通交通“最后一公里”,实现城乡互联互通,助力乡村振兴。还要加强乡村网络设施建设,实现互联网在乡村全覆盖。目前,4G移动通信网络、宽带网络在偏远山区信号弱,速度慢,制约着农村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加快乡村地区宽带网络和5G通信网络软硬件建设,实施“光纤入户”工程和数字乡村战略,全力搭建智慧平台,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乡村振兴战略各个环节的应用和深度融合,畅通乡村信息渠道。

四、培根铸魂,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推进乡村振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将其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之中。要结合特色小镇、生态小镇建设,注意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和平县大塘面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突出民风塑造,推动农民素质大提升,逐项建成村级文化广场工程项目、党员群众活动室项目、村级体育广场工程项目等,项目具有开放性、节庆性、多元性、自娱性等特征,提升了农民群众业余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促进了乡村人文交流、融合发展。在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方面,要把农民素质提升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农民思想文化教育,弘扬好民风和家风,鼓励和引导农民结合当地民俗习惯,利用现有平台,自主创新文化活动内容形式,拓宽文化活动载体,打造有品位、有特色的历史文化村、书法文化村、戏曲文化村等。增强农村文化活动的多元性和覆盖面,创造属于当代农民的文化新形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使乡村文明程度不断得到提高。

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乡村振兴,必将推动河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化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同心同德、扎实奋斗,必定能走出“现代河源、生态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形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河源乡村发展新格局。

作者:刘奕聪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