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源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构建新发展格局 聚力打造河源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

2021-06-28 17:15:27 来源:《河源日报》2020年12月20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为河源聚力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奋力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精准路径,注入了强大动能。

一、河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机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传统上的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

近年来,河源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机遇,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迈入新发展阶段,河源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河源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由于其对外贸易依存度较小,面临的国际环境带来的需求端和供给端“双向挤压”的影响也较小;另一方面,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河源目前城镇人口比重为46.5%,城镇化处于快速推进阶段,农业现代化进程所激发的内需前景诱人,河源的投资领域和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增长空间。

二、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搭建三大高质量发展平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河源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平均汇率折算为5051美元,与广东和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科技进步的配套环境还比较薄弱,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相对较慢。此外,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公共服务等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等等,因此,实现高质量发展仍然是河源的第一要务。

河源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提出,搭建三大高质量发展平台,作为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的重要支撑。一是把灯塔盆地打造成为引领河源未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平台。把农业农村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推进灯塔盆地创建国家农高区和省级综合型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标准把灯塔盆地建设为示范广东、领先全国、面向世界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二是把江海联运、综合保税区、市高新区打造成为支撑河源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功能平台。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带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提档增效。三是把高铁新城综合枢纽、江东新区打造成为撬动河源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平台。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三、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形成生态产业体系和核心竞争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河源生态环境优良,新丰江、枫树坝两大水库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2019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7天,没有下过酸雨。优良生态是河源在全省及生态发展区中的比较优势,也是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的最大优势。要充分依托良好生态,推动生态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

目前,河源正逐步形成以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为主体的生态产业体系。要以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巩固提升生态优势,培育“农业+食品”生态农业产业集群。要以加快重大产业集群投资为先导,加快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矿产品精深加工、数字经济、低碳循环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绿色工业发展水平。要以生态旅游为主导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持续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全域旅游“河源样板”,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四、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全域全面“融深”“融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是畅通我国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的重要引擎,河源必须抓住广东实施“双区驱动”的战略机遇,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对接湾区产业链、创新链、经贸网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全域全面“融深”“融湾”,加快融入双循环体系,拓展河源发展空间,培育新动能。

要加大有效投资力度拉动河源经济增长,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投资对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作用。要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高度、广度和深度,提升河源利用外资质量,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河源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提出,加大有效投资力度加快推进“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到2021年,完成重大项目投资总额1000亿元以上,到2022年,完成重大项目投资总额1600亿元左右,重大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不低于45%,大湾区东北部交通枢纽优势明显提升,形成河源到大湾区、深圳都市圈及周边城市高铁1小时、高速公路2小时交通圈。

五、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打造人民幸福心城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原则遵循,也是打造河源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夺取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胜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河源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

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要针对河源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城乡之间、与全省之间的差距,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补齐就业、教育、医疗、交通、住房、社保、养老等民生领域短板,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全省加快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河源路径”。

注:相关数据来源《2019年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河源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文件。


作者:韦荣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