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源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河源构建绿色发展支撑体系 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

2021-06-28 17:15:27 来源:《河源日报》2020年12月6日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深圳等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伟大奇迹,积累了宝贵经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而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宝贵经验,已成为深圳等经济特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成功实践。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广东有条件有能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粤北地区是广东的生态“北屏障”,要把握粤北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建设的排头兵,是省委省政府新时期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赋予河源的重大任务,更是河源融入全省发展大局,为全省绿色发展提供示范带动作用的重大机遇。

一、绿色发展支撑体系日趋渐成

绿色发展理念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源是广东生态发展区,是大湾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一流的生态环境是河源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大优势,绿色发展是河源的必由之路。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发展处于环境容量有限、环境承载力接近上限关键时期,实现绿色发展也已处于最好时期,而且有条件、有能力提供资金、技术支持,河源必须拓宽区域生态合作领域,谋划区域绿色发展空间布局,创新区域生态方式,提升绿色发展的区域合作能力,构建区域生态合作支撑,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排头兵。党的十八大以来,河源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理念,结合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市委七届四次全会提出了“充分发挥粤北山区的生态优势,打造山青水绿、环境优美的生态河源;充分发挥毗邻珠三角的地缘优势,打造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的现代河源”的“两个河源”发展思路,努力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积极探索绿色发展的新路径,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日趋完善,绿色产业不断发展,绿色发展成效开始显现。但与绿色发展示范区的要求相比,绿色发展的支撑体系仍然存在对绿色发展认识不高、环保基础设施存在短板、绿色产业发展滞后、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等诸多不足。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要构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完善绿色发展制度、加快绿色产业发展等与之相适应的支撑体系,为绿色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二、构建绿色发展支撑体系的建议

(一)筑牢大湾区生态屏障,为绿色发展提供生态环境支撑。河源毗邻大湾区,是大湾区重要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地,肩负着东江下游地区4000万人口和香港700万同胞饮水安全重任,因此要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一是牢固树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大“两山”理念宣传力度,让干部群众深入理解、自觉遵循。二是强化绿色发展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向全社会普及垃圾分类、农药化肥使用等知识,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和垃圾填埋,减少主要面源污染;加大绿色生产技术的普及力度,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提倡节俭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开展绿色出行行动、光盘行动。三是完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区、县城、产业园、乡镇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提高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率;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规划建设,完善有害垃圾处理设施,优化有害垃圾处理流程,杜绝有害垃圾污染;在广大农村因地制宜采用适用技术,建设污水处理、有机垃圾堆肥设施,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率。四是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健全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行政许可审批改革,落实好项目源头环保审批关,严禁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和破坏环境的低端制造业发展;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强新丰江水库、枫树坝水库、东江流域的水质监测、执法监管和综合整治,保证重要水库、东江干流水质达标;加大对水、大气、土壤、噪声等环境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始终保持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强化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严防矿产开采的环境污染,对重点矿区的生态环境实施精准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守护好一流的生态环境,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二)发展绿色产业,为绿色发展提供产业支撑。河源地处“双区”辐射带动的第一圈层,区位优势凸显,是大湾区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地,是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的重要支撑,绿色产业发展空间广阔。首先要改造升级钢铁、冶金、水泥、陶瓷矿产等传统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提升生产清洁化水平,实施传统产业清洁生产全覆盖。其次要发展“三产融合”的新业态。依托生态资源,推动生态农业、精深加工、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的深度融合,打造对接“双区”的“大农场”“后花园”“康养地”。如依托河源市茶产业,围绕“生态茶园+客家茶工艺+茶文化传播+茶文化体验+休闲观光养生”等新业态,打造现代有机生态茶产业园,深入挖掘河源茶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加快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围绕优质粮油、特色水果、有机蔬菜、生态茶叶等六大主导产业,把灯塔盆地打造成产业交叉融合、新业态协同创新的综合现代农业示范区,擦亮“万绿河源”生态农业品牌。第三,加快推进先进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进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市场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是绿色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总部研发设计+河源制造基地”等新合作模式,利用河源已有良好产业基础的电子信息、模具制造、生命健康、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强与“双区”的资本、技术等合作,推动这些产业要素向河源集聚,深度对接“双区”的创新链、产业链,做大电子信息、手机制造、精密装备、5G通讯等主导产业,把河源建设成为“双区”先进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延伸地。

(三)推进政策创新,为绿色发展提供体制机制支撑。省委省政府对河源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定位,为河源加强顶层设计、实施政策创新提供了机遇,也可以催生更多生态项目、绿色金融等要素向河源聚集。一是建立与绿色发展示范区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符合绿色发展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负面清单、项目投资、减税降费、财税激励、人才支撑、土地利用、创新驱动等各项政策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上先行先试,完善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加快形成绿色发展的保障机制。如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上,积极完善绿色经济优惠政策,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更加重视绿色经济,拓宽绿色产业融资渠道,加大对绿色产业享受补助、贴息等信贷支持力度,构建绿色发展金融支持体系,助推河源建成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


作者:周金腾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