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午,位于客家文化公园内的市图书馆新馆正式动工。新馆按一级图书馆标准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市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公共图书馆网络中心和群众阅读中心,并成为河源又一个标志性建筑。工程有望于2015年8月底前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善平,副市长朱蔚蔚等参加动工活动。
新馆:园林式生态图书馆,藏书百万册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软实力的资本。为此,今、明两年,河源下大决心、施大手笔,高标准规划建设“四馆两中心”,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四馆两中心”建设指挥部,以加快项目设计建设进度。
市图书馆新馆是“四馆两中心”的重点项目之一,规划总用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2亿元。新馆按一级图书馆的要求配备各个功能室和设计办公区域,地上主体建筑4层,专题馆4个,可容纳阅览座位1000个,藏书100万册,建成后将成为全市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公共图书馆网络中心和群众阅读中心。
按照客家文化公园总体规划,市图书馆新馆位于客家文化公园中轴线中心湖的北岸位置。背山面水的地形特征更加显著,后山高峻,前湖开阔,通过亲水广场和平台过渡到湖面。整个图书馆由一组客家建筑群组成,书库部分取材于客家五凤楼的造型,总体是一个园林式的生态图书馆,充分展示了“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的文化特色。
市图书馆新馆的设计,突破过去藏、阅、借三大传统区域分隔的格局,采用富有现代化气息的设计,灵活多样化的开放空间格局,做到布局紧凑、流线清晰,空间格局富于灵活,实现藏、阅、借为一体。各借阅厅采用大平面、大开间的设计,适应时代发展和全馆全开架借阅的需要。
建设:新馆质量要经得起历史和时间检验
活动中,吴善平指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河源文化事业的发展,在财政困难、用地紧张的情况下,拿出8万多平方米的土地用于市图书馆等“四馆两中心”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为推动河源文化崛起、建设文化河源的决心。市图书馆新馆的动工建设,是文化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新馆建成以后,将进一步完善城市文化功能,提升市民的文化生活质量,提升河源的文化品位,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创文”。
吴善平要求,市图书馆新馆的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市“四馆两中心”建设指挥部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加强组织统筹,与相关单位高质高效地推动工程建设;建设施工单位要坚持品质施工、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共同把市图书馆新馆建成精品工程、让群众满意的工程、经得起历史和时间检验的工程。
据了解,市图书馆现设在源城区公园路,虽多次扩建,但仍难以适应河源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的需求。新馆建成后,可大大满足广大群众的阅读需求,提升市民文化生活质量和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