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源库 > 新闻报道

河源青山绿水美如画 筑梦乡村踏歌行

2021-06-24 19:45:02 来源:2021年5月29日 河源日报

青砖黛瓦、古树白墙,翘角飞檐的凉亭旁,繁花星星点点……走进东源县顺天镇党演村,中国岭南农耕(移民)文化博览园率先映入眼帘。这个“五一”假期刚刚开馆的博览园,从珠三角地区自驾车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村美人和、幸福安逸的生活更是让人心驰神往。党演村的和美景象成为河源市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河源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对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硬政策、硬举措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集中力量补齐“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夯实“三农”“压舱石”基础。

绿水青山画卷美,乡村振兴踏歌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河源市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幅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画卷正在河源大地铺展开来。


“产业兴旺”

“三产”融合跑出

乡村振兴“加速度”

走进紫金县紫城镇蓝坑村的紫金客茶谷,一垄垄翠绿欲滴的茶树展现眼前,几千亩茶园气势着实壮观。作为全省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紫金县茶叶产业园的核心示范区,紫金客茶谷紧密结合茶叶和油茶种植、茶文化、客家文化、美丽乡村等的打造与建设,大力推进“茶旅融合”发展,为当地发展注入一汪活水。

只有产业兴旺,农村才能兴旺,农民才能富裕。近年来,河源市坚持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围绕打造“双区”重要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茶罐子”“油瓶子”和“水缸子”,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从点的突破到线的连接、再到面的扩展。

数据显示:目前河源市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5家,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9个、市级3个;共有11个镇、59个村被认定为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专业村,其中,东源县船塘镇、连平县上坪镇以及紫金县庄田村、龙川县桂林村、东源县仙湖村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示范村。全市共创建“粤字号”品牌88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和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16个。

与此同时,一场聚力灯塔盆地开发建设的“大会战”吹响号角。近年来,河源市委、市政府把灯塔盆地作为生态河源的“主战场”、乡村振兴的“主引擎”,以灯塔盆地创建农高区为主线,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引领河源未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灯塔盆地已有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4家,已落地建设、投产的重点农业产业项目27个,投资总额166亿元。

不久前,河源市农业龙头企业——东瑞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正式登录A股主板市场,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撬动证券资本市场资金的农业产业园区和河源市第一家A股上市企业,充分彰显出河源聚力农业产业发展的信心、决心,也意味着河源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步入新阶段。


“乡村美丽”

建设“高颜值”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上村村的红色文化展馆、陂角村的蔬香园、坪围村的无花果基地……源城埔前镇已成为众多河源本地及珠三角地区市民游客的最爱“打卡点”。“这里的乡村美景就像‘世外桃源’,周末能到这里走走感觉特别舒服。”来这里游玩过的市民游客都有着相似的感受。

乡村是农民的立足之基、生活之本。留住绿水青山、建设美丽家园,才能让农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河源市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加快开展“四小园”建设,抓紧抓实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带、示范点建设。同时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重点,加快补齐农村交通、环保、饮水、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短板,确保美丽乡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一大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紫金县九和镇金光村,一条“金光大道”穿村而过,该村沿路布局了南药种植扶贫产业基地、荷鹭欢乐谷、金光生态园、天赐康园、村长伯伯电商平台等产业项目,成为带动村民致富奔康的康庄大道。在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稻田如镜遥映青山,白墙黛瓦古韵犹存,该村利用古村落自然优势,发展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和研学旅行项目,已成为乡村研学文化旅游的古村落、省定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并荣膺“广东十大美丽乡村”。此外,紫金县龙窝镇礼坑村、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和平县东水镇增坑畲族村等一批“广东特色名村”出炉,为河源乡村振兴增添亮色。在河源大地,“美丽乡村”如繁星挂满夜空。


“百姓富裕”

党建引领激发群众

奔康致富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人才是支撑;致富奔康,“头雁”作用尤为重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河源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实施基层党建“抓重点补短板”行动,大力实施“头雁”工程,抓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排查整顿,累计新增172名外出返乡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储备村级后备干部2431名,推动农村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同时,在全省率先打造五位一体“党建为村”大数据平台,依托平台有关党务、村务、商务、服务、事务功能,打造“云”端上的党群服务中心。同时,河源市深化人才“上山下乡”,鼓励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兴业,持续推进“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组织农村科技特派员、农业技术服务团队以及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团队沉下去定期服务乡村,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和增收致富。

在党建引领和人才支撑作用下,河源市涌现出一批脱贫致富带头人,李军辉就是其中之一。原本“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李军辉,在帮扶和带动下转变思想,自力更生、发展产业,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被国内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他的事迹还作为全国32个扶贫扶志典型故事之一,成功入选《中国减贫奇迹怎样炼成——扶贫扶志故事选》,成为广东唯一入选该书的脱贫户。李军辉的事迹是河源市农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康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8568户、107372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255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到去年底,全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13元,对比2017年增长30.2%。

夙夜勤勉踏实干,明朝春色倍还人。步入“十四五”,河源市将奋力吹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号角,“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书写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河源答卷”。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