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源库 > 新闻报道

紫金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

2021-06-24 21:33:25 来源:《河源日报》2020年12月2日

核心提示:2020年既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为了让党的脱贫攻坚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16年以来,紫金县委、县政府守初心、担使命,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在省直单位、深圳市直单位和龙华区的大力帮扶下,经过4年多的努力,全县脱贫攻坚已取得了决定性成效。截至2020年11月底,54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对象7040户20743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并完成退出程序。

黎坑村优美的环山绿色公路。路通财通,交通条件的改善,拓宽了贫困村脱贫致富之路。


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最近又有一批肉猪可以出栏了。”龙窝镇礼坑村贫困户许观连的儿子许志廉笑着跟记者说道,“现在卖一头猪大概能赚2500多元,今年已经卖了130多头了,收入超过30万元。”

许志廉说:“我们一家人能有今天的好日子,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更离不开帮扶干部和村干部的倾情帮助和精准施策,我打心底里感谢他们!”

许志廉的父亲许观连患病,母亲半身不遂,为了照顾父母,多年来他只能在礼坑村周边打零工,收入不稳定,一家人过着贫困的生活。近年来,在国家的扶贫政策和上级部门的帮助下,许志廉大力发展肉猪养殖产业,如今每年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不仅摘掉了“穷帽子”,而且成为紫金县贫困户的“首富”。

紫金县是广东省21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共有相对贫困村54个、面上村191个。经过4年多帮扶,贫困村村集体收入逐年增加,农村贫困人口收入稳步提高。截至目前,54个相对贫困村村集体收入由2015年的不足2万元增加到现在的平均40万元以上,增长了20倍,54个相对贫困村均达到出列标准并完成出列程序。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不足4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5129元,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对象7040户20743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并完成退出程序。

龙窝镇承龙嶂茶叶种植基地,带动周边村民种茶致富。


蜜柚种植成为紫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扶贫产业

扶贫产业“富民兴村”


“2019年,双兴村仅肉鸽养殖产业项目分红收益就有7.675万元。”蓝塘镇双兴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彭亚华跟记者算了一笔账,截至2019年底,在深圳龙华区福城街道办的大力支持下,双兴村共发展6个扶贫产业项目,总投入资金500万元,全年实现产业收益57万元,扶贫产业已经成为巩固脱贫成果、保障贫困人口收入稳定的主抓手。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扶贫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帮助群众就业的长远之计。4年来,福城街道办和扶贫工作队坚持把发展长效扶贫产业作为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的关键措施,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持续发展”的思路,以“做大做强扶贫产业”为主线,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扶贫产业市场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建设目标,打造真正的“造血型”扶贫产业,由“输血”变成“造血”。

肉鸽养殖产业只是紫金主要扶贫产业之一。2016年以来,紫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始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理念,围绕茶叶、南药、肉鸽、蜜柚、光伏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并通过政企合作、借力借智、示范带动等方式,共投入产业资金4亿多元,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发展短期产业项目13114个,中长期集体扶贫产业372个,确定了以茶叶种植为全县扶贫主导产业,打造了紫城镇客茶谷茶叶种植基地、九和镇金光村南药种植基地、蓝塘镇双兴村肉鸽养殖基地、义容镇和平村光伏发电4个县级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和蜜柚扶贫产业。

据统计,目前,全县扶贫产业收益率平均在10%左右,每年收入达到4200多万元,帮助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增收3500元左右。


“消费扶贫”让丰收变增收


2019年,在深圳市龙华区的大力支持下,紫金县举办了“紫金县2019年年货节展销会”“深圳帮扶紫金消费扶贫活动暨2019年紫金蝉茶文化节”等一系列消费扶贫活动。通过消费扶贫活动销售茶叶2500公斤、其他农产品达13吨,销售金额300多万元。

2020年受疫情影响,紫金许多农产品出现滞销情况,为确保贫困户既丰收又增收,紫金县全面排查掌握县域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情况,建立蔬果、畜禽等农产品滞销清单,引导帮扶单位、农民合作社、电商服务站,通过上门收购、定点采购、电商销售和帮扶单位内部销售等方式,解决农副产品运输难、销售难问题,尽最大努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贫困群众农产品卖得出、收入有保障,切实增强贫困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统计,目前,在各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下,该县54个相对贫困村已与48个帮扶单位和企业签订消费合同,村长伯伯、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等扶贫产品销售平台有效运行,扶贫农产品进机关、学校、医院、企业、商超,销售渠道得到有效拓宽。特别是对口帮扶紫金的龙华区,积极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助力贫困户增收。

近年来,借助深圳市龙华区的资源和经济优势,紫金在龙华区设立了集农产品展销、交易撮合、产品自营等功能于一体的区级消费扶贫超市,直接连接紫金县贫困村、贫困人口,把紫金贫困群众的“钱袋子”与龙华区人民的“菜篮子”“米袋子”“饭桌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紫金县扶贫产品深度融入深圳市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有效促进了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产业持续发展,为紫金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农村基础设施越来越好,村民生活更幸福。


扶贫政策落地惠民暖人心


从紫金县城出发,驱车一个小时左右,记者来到紫金县水墩镇上璜坑村。虽然这里是全县较偏远的山村,但干净整洁、雨污分流、道路绿化,家家户户门前通水泥路,贫困户住新房,文化活动广场、公厕等基础设施样样齐全,国家扶贫政策在这里得到全面落实,当地村民日子越过越好。

“要不是国家政策好,补贴一笔危房改造资金,我们一家人不可能这么快住上新房。”上璜坑村贫困户黄荫华告诉记者,原来一家7口人挤在一栋65平方米的泥砖瓦房内,3个小孩读书,妻子无劳动能力,父母年迈需要照顾,全家仅靠他一个人干活。2016年,扶贫工作队了解到黄荫华的情况后,积极争取帮扶资金,帮助他建起了新房。如今,一家人住上了“小洋楼”,两个小孩已经就业,他与朋友合伙做的建筑生意收入稳步提高,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据统计,2016年至2020年,紫金县完成贫困户住房改造2516户,贫困户住房全面达标。

4年多来,扶贫政策在紫金大地落地惠民。其中,在教育保障方面,2016至2020学年,全县共发放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17832人次,免学杂费补助1710人次。在医疗保障方面,县财政从2016年开始至2020年,为86562人次的贫困户购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016年至2020年7月享受医疗救助困难人员(含低保户、五保户)51878人次。在兜底保障方面,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户428户754人全面落实了兜底保障政策。在养老保险政策方面,2016年至2020年8月,县财政为全县建档立卡16周岁至59周岁(非在校)贫困人口47973人次购买了农村养老保险。在安全饮水保障方面,全县54个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303个自然村集中供水覆盖率达到100%,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水质检测报告均达到了饮水安全标准。在就业扶贫方面,有就业意愿已就业率达99.48%。

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的同时,“八有”标准全面提升。如今,贫困村全面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班车”;大力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光纤宽带到村、移动基站到村实现全覆盖,光纤到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宽带到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完成县级无害化垃圾填埋场、16个镇级中转站、2759个垃圾收集点和210个污水处理设施站点建设,铺设污水管网340公里,“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初步形成,污水处理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9.6%,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9.6%。


靶向施策巩固脱贫成果


2020年2月26日,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当许多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员发愁时,紫城镇上庄村贫困人员曾爱英和10多名村民,却已经在且珍壹佰生态园整地备耕。

曾爱英说:“受疫情影响,虽然去不了外地做事,但能在家门口务工,心里感到特别踏实。”

河源且珍壹佰生态园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务工人员以本地人为主,其中10多人是当地贫困户。河源且珍壹佰农家茶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疫情期间企业增加务工人员的工资,比平时增长20%,确保贫困户收入有保障。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紫金全县上下积极应对,主动作为,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应对、科学部署,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通过开展大排查、开发公益性岗位、转移就业等有效措施,最大程度减少了疫情对脱贫攻坚的负面影响,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持续稳定增收脱贫。

疫情防控期间,紫金县积极发动619名扶贫干部帮助54个扶贫车间进行复工复产,并大力推介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同时,加大县内招工推介力度,利用“紫金就业”微信公众号、电视、广播等平台,精准推送企业招工信息,推动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在家就业,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影响,确保稳定脱贫。截至2020年6月底,2019年度新增的贫困户4户10人已完成退出程序。

此外,紫金县还开发了农村公路养护员、保洁员、护林员、劳动保障协管员等4类108个扶贫专岗,优先安置贫困劳动力在公益性岗位就业。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