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源库 > 新闻报道

汪洋到河源市进行专题调研 要求河源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

2021-06-27 08:55:30 来源:河源日报2008年7月24日

前、昨两日,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到河源市进行专题调研。汪洋强调,河源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乘势而上、率先崛起,努力在全省山区探索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路,争当全省山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调研期间,汪洋和省委常委、秘书长肖志恒,省政协副主席温思美以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市委书记陈建华、市长刘小华的陪同下,重点了解河源市推进“双转移”工作情况。

昨日,汪洋连续考察了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园、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园、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等,这些园区都在紧张施工建厂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掀起新一轮承接产业转移的高潮。

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园重点打造钟表产业集聚基地,首期规划占地25万平方米,落户钟表企业23家,元美精密五金有限公司就是从深圳转移过来的,主要生产钟表及五金配件。

“转移到了山区,感觉怎么样?”汪洋问。

“虽然运输成本提高了点,但制造成本大幅下降,很划算!”企业总经理吴朝东回答。

“和平的钟声将响彻世界!”深港钟表商会主席张威明告诉汪洋,他正在发动200多家,包括瑞士、日本的钟表厂家到和平县投资设厂。目前,和平县已成立钟表研发中心、培训中心等机构,省级钟表检测中心也将设在和平县,这里将成为“钟表之都”。

“有了集聚效应,有了规模生产,交易和生产成本就能不断下降,产业就更有竞争力!”考察中,汪洋反复强调,产业转移园区要做好规划建设,提高产业集聚度,不断优化产业配套,并引导企业打造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调研期间,汪洋还深入和平县中和村,了解山区农民生产生活情况及农房改造情况。

昨日下午,汪洋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汇报。

汪洋充分肯定了河源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认为河源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准定位,明确方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发展环境有较大改善,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初步形成了推进科学发展的思路。

汪洋指出,当前河源正处于爬坡上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重大机遇,又面临严峻考验。从全省看,河源经济总量较小,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县域经济薄弱,生态环保压力增大,农村贫困人口较多,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差距还比较大,欠发达的落后面貌还没有根本改变。河源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保的关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汪洋强调,河源乘势而上,首先,要乘多年快速发展的气势。近几年河源的快速发展,充分证明山区完全可以在保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也正是这种发展气势,有效地突破山区干部群众发展的心理约束和思维定势,形成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其次,要乘产业转移的大势。去年以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珠三角企业下决心进行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正是大势所趋,谁抓住了这个机会,谁的发展就能再上新台阶。再次,要乘科学发展的声势。我省在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良好声势,进一步优化了科学发展的环境,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开始重新考虑新的发展模式,这也有利于山区更好地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乘势而上、率先崛起,河源不能走传统的以牺牲资源、环境和老百姓健康为代价的发展老路,而是要探索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路,真正成为全省山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汪洋指出,乘势而上、率先崛起,必须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一要始终坚持发展以人为本。如果经济发展速度上去了,人的生活质量反而下降,幸福感反而减少,这样的发展不值得提倡。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汲取“先发展后治理”的教训,破除传统工业化的迷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要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河源作为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水源地,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上项目搞建设的生态要求要比其他地区更严一些,这是全局利益的要求。

汪洋指出,乘势而上、率先崛起,必须在体制上带头改革创新。体制改革创新是成本最小、动力最大、效率最好的促进发展的有效手段。当前体制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不仅要突破观念的束缚,还要突破利益格局的掣肘,这就需要有胆有识,锐意创新。

汪洋强调,乘势而上、率先崛起,必须不断提高山区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农民群众虽然生活在农村,但如果能改善公共服务,让他们在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享受到大体与城市居民相当的公共服务,也就缩小了生活差距。省委、省政府将逐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并探索建立对水源地的生态补偿机制,帮助欠发达地区的老百姓提高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扶贫开发方式,特别是针对山区群众危房和泥砖茅草房比较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比较弱等情况,加大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力度,改善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