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平县下车镇云峰村,一栋栋漂亮的小洋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道两边,满山葱茏的猕猴桃果树显得格外生机勃勃。靠种植猕猴桃,云峰村的村民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带领他们种植猕猴桃的,就是何军祥。
今年44岁的何军祥,是云峰村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在他的带领下,全村200多户村民种植猕猴桃1万多亩,农户年收入多的达七八十万元,少的也有七八万元。
沿着蜿蜒曲折的村道来到云峰猕猴桃种植基地,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果树上,一颗颗如鸡蛋大小的果实挂满枝头。再过两三个月,这些猕猴桃就可采摘上市。
这些天,何军祥每天都待在果园里,给果树除除草,检查支架有无散落,常常忙到晚上9时多才回家休息。虽然累,但何军祥不亦乐乎。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他家的100亩猕猴桃至少能卖60万元。看着满山的果树,回想起过去创业的情景,何军祥感慨良多。
1992年,何军祥高中毕业后,决定回家乡创业。当时,云峰村虽有种植猕猴桃的传统,但只是几户人家在种植,种植面积也很小。何军祥在云峰村高峰果场学习了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后,便与两三户村民开山种植猕猴桃“和平5号”。
开山种植的地方,就是村庄后高耸入云的紫云嶂。这是一个比较适合种植耐寒水果的胜地。
那时候,山上杂草丛生,何军祥与妻子一路“披荆斩棘”,从早上7时多一直忙到晚上8时多,一天也就开出10多平方米的地方。最麻烦的是,当时山上没有通电,何军祥晚上只能趁着月光开山,常累得腰酸背痛,割伤、摔伤是常有的事。一个多月下来,终于开出了两亩多山地,300多棵猕猴桃果苗种下后,何军祥满怀希望等待收获。但因管理不当,猕猴桃果树遭遇了炭疽病,两年来果树颗粒无收。那时,何军祥非常沮丧,妻子劝他不要再种了。
但倔强的何军祥不甘心失败。后来,他又试种了多个品种,并常常到县水果研究所请专家传授种植技术。经过精心管理,多个品种试种成功。随后,激情满怀的何军祥又开办了一个10多亩的猕猴桃果场,3年后,果场年收入达50多万元。
赚到第一桶金的何军祥并没有忘记村民。1996年,和平县提出“山上再造一个新和平”的口号,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他,号召全体党员带领群众开山种果。在他和党员们的带动下,全村有60多户农户扛着锄头进山,备耕打穴,起早摸黑,奋战两个多月后,一座座杂草丛生的荒山上开辟了一条条整齐有序的果带。3年后,云峰村近百亩猕猴桃和柑橘喜获丰收,但此时问题来了:猕猴桃卖不到好价钱,1公斤猕猴桃仅卖2元。
为了打开销路,何军祥经常召集村民商讨办法,并到珠三角等地开发市场,通过媒体等宣传猕猴桃的营养价值。在各方的帮助下,销售逐渐好了起来,猕猴桃供不应求。为了发挥引种、指导、销售、服务等互惠互助作用,2008年,何军祥成立并注册了“云峰村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
而今,全村一共有200多户村民参与种植猕猴桃。猕猴桃质优果甜,贵的一公斤卖到70元。个大、品相好的多被送往珠三角,品相稍差的则由本地企业收购,经深加工后制成猕猴桃果汁销售,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何军祥说,200多户村民中,去年年收入七八十万元的有10多户,三四十万元的有20多户,8万元至10万元的有100多户。
该村朱祥珍一家本是贫困户,在何军祥的带动下,种植了10多亩猕猴桃,如今年收入达8万多元。朱祥珍感慨地说:“以前连想都不敢想自己会有这么多钱!”
在县里的大力支持下,目前,云峰村计划把猕猴桃果场打造为集科普、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旅游基地,以进一步提升云峰村猕猴桃的品牌竞争力。
何军祥的突出表现也得到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肯定,他先后获“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农村青年生产经营能手”“河源市十大优秀青年”“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