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环保厅近日发布的《2012年上半年广东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下称《公报》),河源市主要环境质量指标全线飘红,为打造“广东绿谷”奠定了坚实的生态环保优势: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没有下过酸雨,集中式供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维持100%达标,交界断面水质完全达标,新丰江水库和枫树坝水库水质为国家地表水Ⅰ类,功能区噪声昼间和夜间监测点次达标率均为全省最高。
环境质量全面保“优”
河源市环境质量好,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公报》中直接涉及河源市的虽不多,但却都是正面评价。
河源市环境监测站负责人说,《公报》是在大量科学严谨的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作出的结论。今年上半年,河源市共取得了7.5万多个空气质量有效监测数据,4800多个水质有效监测数据,240个声环境质量有效监测数据。
从监测数据来看,河源市新丰江水库和枫树坝水库水质均达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水质状况为优;东江干流、支流的6个监测断面中,1个达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5个达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水质状况为优;1个省界断面和2个市界断面水质均达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水质状况为优;空气污染指数在18至43之间,均值为29,质量级别为一级,质量水平为优;功能区昼、夜间等效声级值均达所属功能区省环境质量标准,噪声昼间和夜间监测点次达标率均全省最高。
“河源式”环保情结和环保努力
优秀“环保成绩单”的背后,是河源市一以贯之的环保情结和不懈的环保努力。河源市是广东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东江水更是被誉为“政治水”。今年7月底召开的河源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强调必须树牢“生态强市”意识,并创造性地提出谋划打造“广东绿谷”,突出绿色产业转型发展。
河源市环保局负责人说,今年上半年,河源市严格限制审批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的项目,严格控制高能耗、高物耗、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项目建设,不越权、越级审批,不降低评价标准,努力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启动了为期3年的环境监察专项稽查工作,组织了重点行业重金属排放企业环境污染问题整治、固体废物专项检查、重点风险源环境安全隐患整治、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秸秆焚烧控制、辐射安全综合检查、湖库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执法检查等专项执法行动。同时,河源市完善基础设施,抓好污染减排,营造宣传氛围,备战创模国检。河源市列入全省第一批重点减排项目的3个水结构减排项目、6个气结构减排项目和4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治理项目均已完成任务;3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正继续完善;电力行业新建脱硝工程正积极推进;河源临江安顺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机动车尾气检测仪器设备已安装完毕,河源灯塔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检测站主体工程完工。
明年起监测PM2.5
今年以来,河源市的水质和声环境监测点(段)都在增多增强。其中,水质监测仅国控断面就由原来的2个增加到4个,新增了跨省界断面兴宁电站和庙咀里;对万绿湖水质,则由万绿湖环监分局开展了定期和不定期的入库河流水质监测,仅市环境监测站配合的就有20多次;加强了对产业转移工业园的环境质量监测,监测频次和断面数量在增多,监测频次由原来的每季度一次增加到现在的每月一次。声环境监测,则适应河源市区建成区面积由20.3平方公里扩大到28.54平方公里,交通干线噪声监测点位由原来的49个增加到66个,功能区噪声监测点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8个。
河源市环境监测站负责人透露,省环保厅已经将河源市与珠三角地区城市一同纳入首批监测PM2.5的城市。河源市将提前一年即从明年起监测PM2.5。目前,河源市正在全力推进改造提升市区自动监测系统两个空气自动监测站,以具备细颗粒物(PM2.5)、臭氧(O3)和一氧化碳(CO)等监测能力,已落实经费260万元,并拟定了采购计划申请政府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