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州库 > 博罗县库 > 大事记

博罗吹响中医药产业发展新号角

2018-11-07 来源:博罗县志办

  2018年11月7日   起源

       罗浮山有药用植物1200多种,是天然的百草药库

       博罗是千年古县,自秦时建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在历史长河的文化积淀中,该县的中医药文化、养生文化等底蕴深厚。

      提及博罗的中医药文化,罗浮山不可不提。早在汉代,道士朱灵芝在罗浮山建造朱子庵,长期隐居修炼,研究出了“黄精茯苓轻身”的养生秘诀。到晋代,众多方士在罗浮山隐居,炼丹修炼,朱砂、雄黄等矿物药也开始从丹炉中走出来,应用于治病救人的临床实践中,使岭南医学进一步发展。其中,我国中医十大鼻祖之一的葛洪在罗浮山30余载,发现并记载了1200多种草药,潜心完成了500多部著作,包括《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外篇》《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玉函方》等医学著作。

      罗浮山自古就是中药圣山,是天然的百草药库。罗浮山中有金耳环、土沉香、金线莲、石斛等药用植物1200多种。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罗浮山自秦朝以来,就以丰富的药典宝藏吸引四方居士,前来这块灵药千丛的百草园中采药尝药。至宋代,“洞天药市”便开辟于罗浮山冲虚观旁,与广州芳村花市、广西合浦珠市和东莞寮步香市一起并称为“岭南四大集市”。四大集市当中属罗浮“洞天药市”规模最大,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洞天药市”。当时,来自岭南各地和东南亚国家的药商来往不断,整个罗浮山朱明洞呈现一片繁荣的商贸景象。至此之后,罗浮山便成为国药重要交易市场。

       时至今日,罗浮山作为南药基地,仍是中草药科学、养生医学等科学考察的良好场所。广东省中医科重点大学每年均会组织大批学生到罗浮山开展野外认药活动,多所大中小学的学生乃至部分国际大学生都会前来罗浮山景区开展研学、户外拓展或学认中草药等活动。目前,罗浮山景区已入列第二批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基地。

      传承

      博罗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

      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和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让中医药产业在博罗的传统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世纪80年代,博罗县曾以“一县五药厂”冠称全国,当时,罗浮山药厂、先锋药厂、白鹤药厂、葵丰制药厂、冲虚中药厂均是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中药企业。

在近30年发展历程中,博罗中医药发展一步一个脚印。目前,全县共有医药生产企业8家、流通企业671家,年产值约18亿元,创税约1.17亿元,初步形成了中成药、中药材和化学药制剂共同发展的格局。博罗具有本土特色和历史传承的多种中药制剂和中药饮片走出国门,行销香港、台湾、东南亚、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

       在博罗的中医药企业中,罗浮山国药、新峰药业是其中的佼佼者,去年年产值分别达到6亿多元和5亿多元,年税收分别达到6000多万元和4000多万元,是惠州市医药生产龙头企业,并跻身全国知名药企行列。罗浮山国药生产的百草油、风湿膏药、复方风湿宁系列,新峰药业生产的喉疾灵片、了哥王片,均被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被认定为岭南中药文化遗产,并于2011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进一步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博罗出台了《博罗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和对医药企业人才培养、引进的支持力度争做大做强一批引领型、领军型中医药龙头企业,致力将其打造成百亿产值产业。如今,博罗还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南药基地——罗浮山已先后获评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规划

      打造“六大基地”大健康产业体系

     近年来,国家对于中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可谓空前,陆续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振兴中医药的相关政策。

     国家对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视,为博罗中医药产业发展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博罗将抓住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机遇,依托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和深厚的中医药产业基础,着力建设以为健康服务为核心,以健康农业、健康制造为辅,打造包括健康产业总部基地、中医药研发成果交易基地、中医药研学基地、健康旅游产业基地、现代中医药研发及制造基地、中草药种植基地“六大基地”的大健康产业体系。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